哪怕直流充电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普及,但受限于动力电池材料体系难以得到突破性进展的如今,快速充电的时间很难在1个小时的基础上再次缩短。以目前国内充电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的现状,一味通过提升电池容量来增加续航里程,会不可避免地延长充电时间,反而会进一步加重焦虑。

以Model 3为例,特斯拉在原有的三元锂电池基础上,在去年10月份推出了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虽然有效增加了理论续航里程,但却暴露了磷酸铁锂电池耐低温效果不好的缺陷。

同样是55kwh的电池容量,新版本的Model 3续航468公里,比老版本增加了22公里的理论续航里程。然而经个别车主测试,在冬季环境下满电量的新版Model 3只能行驶240公里左右,而且磷酸铁锂电池并没有三元锂电池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充电速度不仅明显慢于三元锂电池版本,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使用快充却无法充满电的情况。

因此,有不少体验过新版Model 3的车主,由于不断加重的里程焦虑和低温环境下相对糟糕的充电体验,纷纷表示不满,并且希望加更多的钱换成之前版本。标准续航版的差评,也让特斯拉在一年后推出的Model 3高性能续航版,重新采用了三元锂电池。

同样是受到现有动力电池材料的性能限制,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则是采用了混装电池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在刚过去不久的9月份,蔚来将“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混合PACK”技术商业化,在9月份推出了“三元铁锂”电池升级包,整合两种电池的优点。

特斯拉改变电池类型受挫,和蔚来尝试从混装电池的方向,似乎都在说明,除了获取更多数量的高端电池外,新能源车企也会焦虑于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如何解决里程焦虑,以及通过技术创新掌握竞争优势,将成为每个企业都避不开的话题。

而技术的创新和积累往往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在各种焦虑的压力下,新能源车企业还需要在是否进行自主研发新技术上做出抉择。

自研新技术,还是专注投资合作?

除了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也在碳中和的压力下开始转型。尤其是在奥迪、大众、丰田等老牌车企纷纷宣布,在未来十几年内停止生产和销售燃油车后,动力电池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供小于求的巨大缺口。

这或许意味着会有更多动力电池厂商出现,以及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领域。未来几年中,动力电池很可能会迎来一波新技术爆发的小高潮,而一旦技术迭代的速度加快,车企对自研技术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果,很难超越专业的研发机构。

如此一来,是耗费巨额代价不断加码自研开发,还是少量投资后直接购买最新技术成果,或许将成为摆在车企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