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原因,是我想借此问题展开讲的。现在的凡客不是品牌是平台!——这是我个人认为最遗憾的地方。本来是最有希望成功的经典案例现在却危机重重。

①凡客的核心客户面孔:18~23岁大学生,准白领,二三四线城市希望追求些许个性而且廉价商品的年轻人。这一客户群定位是很精准的,M型社会是有大量购买需求聚集在这个层面的。

②核心中类的核心价格带。59元的帆布鞋、29元的T恤,49元的BAR-T,把整个中类都做死了!什么叫绝对竞争力?让所有潜在竞争对手都望而止步就叫绝对竞争力!

③营销手段。韩寒李宇春王珞丹+凡客体,很好。

④针对生活方式的多品类包围。凡客达人是最有战略性的布局。可惜的是商品部门与营销部门的脱节。商品品类的拓展脱离了以核心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在2010~2011年公司全体陷入狂妄期,认为凡客就是无敌的自动销售机器,上任何产品都能畅销,于是乎就出现了凡客牌扫把和凡客牌电饭锅。而凡客达人被局限在凡客和V+里,要不然哪里还有蘑菇街美丽说的空间啊。可惜了,一个“支付宝”的案例被扼杀了。

逐一分析,凡客作为一个品牌至少在三点上做得很好,第四点的失误并不足以全盘皆墨,但却是危机重重的引发点。

在2009年凡客开始在主站上尝试做一些其他品牌,并借此积累经验计划推出V+时,曾让我感到惊艳。VANCL用品牌逻辑精准锁定用户,做点做深度;V+用平台逻辑做VANCL或相邻用户群的扫描和拓展,做面做全包围。只要V+用别人的货和风险试错出一个值得深挖的中类,VANCL就接手过来自己整合供应链去做;等现有用户群哪天做到边际成本过高时,还可以用V+去扫描稍微高端一点的用户群。

可惜的是,最终V+被几个品牌的打折尾货所劫持;VANCL一切以销售数据为导向,所有品类呈一字阵型展开冲锋,品类间无配合,销售策略无深度,供应链整合无聚焦,由一个品牌硬生生变成一个超市货架平台。

很多人会不耻凡客的定价太低,赔本做买卖。于是我们回到了第二个问题,做品牌的目的是挣利润,不是挣吊牌价。也就是说,定价低不是原罪,有人做几厘钱的饮料吸管做成全球吸管大亨。如果我们的核心用户群只能接受这个价格段,并且这个用户群是极其大的数量,那就坚决做这个价格段。关键问题是经营者能否通过品牌塑造降低成本,挣出额外的利润来。

线上零售不只是销售渠道

这就引出了一个想法:品牌塑造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不只是为了提高售价。一般人的思路是做品牌就是花钱,花钱是为了提高售价把更多的钱挣回来。于是,做品牌和提高售价等同了。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