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类似的授信提高了花钱效率,其次支付方式也加快了花钱速度。

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及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共同发起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显示,移动支付能促进居民消费,降低恩格尔系数,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移动支付的普及带了动消费金融等服务的普及,释放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

马云此前已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年轻人爱手机支付主要是因为没啥钱。果然实话伤人,但绝对鞭辟入里,多么痛的领悟。

到了这一步,用户每个月的工资已经疲于还花呗、借呗、白条信用卡等。电商促进消费毫无疑问,对经济贡献也毋庸置疑。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约占GDP的1/3,电商又占其中的大约1/3。电商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是社会的固定资产了。

5、各种效应,原来很多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丰富的经历才会让经济学家见微知著,同时单纯的经济分析已经无法解释很多现象。人们的行为方式在复杂化也在碎片化,需要新的理论加以指导。

虽然这些效应和理论早已被我们熟知,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委们却对他们观察了超过20年。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的理论,平均都被提出接近30年,以证明这些理论不是空想,而是与现实一一对应。这些复杂的理论有些就被简化成了具体的XX效应或者XX定律。与现实对照,依然能看到这些效应的巨大威力,它们的确在发挥作用。

行为经济学和经济心理学的研究,诞生了很多理解问题的新角度。

比如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卡尼曼。但卡尼曼是心理学家,他从本科到博士接受的是心理学训练,他的研究主要是人的决策过程,他也成为世界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凭借心理学研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卡尼曼贡献了锚定效应、峰终定律、反射定律、前景理论等。同时他的关于“思考的快与慢”对目前种草App以及网红带货很有价值。在视频的引导下,用户倾向于“快思维”,也就是无脑买。其次在打折促销的猛攻下,用户的“快思维”加上“心理账户”,也会更容易促成交易。加上刷单、限量供应等,造成抢购效果。比如小米用的饥饿营销就如此,这里还有“损失厌恶”(塞勒的理论)发生巨大作用。

行为经济理论还解释了为何人们为了省几个钱宁愿开几十公里车去买便宜货,而不愿就近购买较贵的商品。即使可能因此要多花不少汽油费。

因为这种低廉的收益却可以换来巨大的获得感,从而给自己的“心理账户”充值。人们经常碰到为了省20块钱而多花了30块钱的故事,但一般不会觉得不值,是因为将这些成本在心理上转移了。或许折腾的本质就是“心理账户”充值与耗光的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

这也解释了用户会喜欢选择网购、喜欢选择外卖等行为。在整个流程上,用户花的钱可能更多,但由于“心理账户”充值绝对占了上风,就不会觉得贵了。这个流程强化了获得感,有句话说,“消费是一种态度”,大概就是这个场景的写照。

与其他高大上的经济理论相比,行为经济学更贴近个体的感知、行为和判断。很多有名的效应都是行为经济学家研究的结果。比如被认为行为经济学的开创者塞勒还贡献了“禀赋效应”,“成本沉默效应”,“交易效用”,“热手谬误”还有前面提到的“心理账户”、“损失厌恶”等。他与卡纳曼几乎包办了行为经济学中最有名的效应。

与诺贝尔科学奖项更像是管理自然的知识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像是人类管理自己的知识。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虽然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实际上也是我们周围发生的规律的总结和统计。尽管他们的理论只是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也足够接近经济的本质了。

最后,面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和折扣的双重冲击,在接近双11的关口,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的你,准备好了么?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泛财经新媒体,《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微信十万+曝文《京东走向“四分五裂”》《“维密秀”被谁杀死了?》创作者;重点关注:新金融、新零售、上市公司等财经金融等领域。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经济  经济学  双11  企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