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只从产品的维度来说,恒大目前推出的国能93车型的确是让人比较失望,这样一款“过时”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有限。但如果不聚焦产品本身,恒大这次推出自己第一款量产车型的背后还有更多其他的意味。

首先,恒大国能93车型的量产下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恒大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拥有汽车研发领域体系化的组织和团队建设。对于不差钱的恒大集团和许家印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也可能是即便国能93在产品特色上表现堪忧,恒大却仍然大力向外昭示该产品的重要原因。

在产业链“繁重”的汽车行业,资源与技术都可以用钱买到,但体系化的专业人才团队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2019年3月,许家印在恒大集团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恒大也会像做地产时一样,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恒大集团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企业管理方面都是很有信心的”。

在造车领域人才体系的构建与培养上,恒大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

一方面,恒大积极融合被收购企业的原高管,将他们的运营经验收归己有。瑞典科尼赛克董事长Christian von Koenigsegg、瑞典NEVS总裁Stefan Tilk、荷兰e-Traction首席执行官Steven Hsieh、首席技术官Peter van der Wal、英国Protean首席执行官KwokYin Chan、总裁Andrew Whitehead、首席技术官Chris Hilton等人都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恒大当然不会忽略自主人才的培养。2019年4月,恒大集团在内部选调了近六百名员工进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并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在培训时,许家印亲自到场并表示“你们曾经是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铁军,现在,是迎着集结号奔跑的恒大汽车人”,而这将近六百名恒大员工大多是原来恒大集团内部的业务骨干。

汽车工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上下游涉及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品牌、营销、销售、服务等大量环节。恒大未来想要在汽车领域有所建树,那么长期的各链路人才培养的确是必不可少的。

表明自己汽车产业的人才体系构建实力之外,恒大国能93车型的推出当然也表明了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目前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系统造车能力,即便这里面有大多数都是“买买买”而来,产品力和服务上也有待观望,但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8年,恒大第一次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恒大集团在造车的各个关键领域进行了大量布局。

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渠道广汇;继承了萨博技术积累的瑞典国能;拥有电动汽车最重要配套电池系统的卡耐新能源;具有顶级豪华跑车品牌的科尼赛克,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轮毂电机技术的e-Traction和Protean。以上这些都是恒大集团的重点业务布局。

一系列的投资并购举措之下,恒大集团在“面上”似乎已经实现了汽车行业全产业链的闭环,只不过在未来的批量投产、销售、新品研发等领域,它还需要面对一众市场大佬的竞争,更是需要面对市场的检验,而这些才是恒大汽车未来最为艰难的“战争”。

更重要的是,在国能93车型“遇冷”之下,恒大新能源汽车未来是否真的能够通过消费者的检验、成为广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这个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验证,对于恒大来说,前路还是危机重重。

实战是否能打,市场竞争能否突围,用户口碑能否形成,研发、生产、品牌、营销、销售到服务各环节能否有效打通......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恒大现在要直接面对的难题了。

从2018年3月许家印表示要在战略上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开始,到现在首款量产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推出,一年多的时间里,恒大靠着强大的资本力量构建起了完整的汽车产业生态,这点的确值得大书特书。但也就是因为时间太短,加上国能93的表现并不能另市场满意,它在未来能否将自己的人才、体系、技术、积累变现?

从上世纪90年代进军房地产,到2016年成为国内地产行业“老大”;从2010年宣布进军足坛、实现恒大足球的辉煌,到现在重新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恒大能否像之前一样在汽车行业也取得成功?

前路漫漫,一切的答案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