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改变了我们的方法。我们对司机入职流程做了重大改变,包括加强背景调查。我们还重新设计了200多个产品功能,并在全国各地的滴滴车上安装了具有远程信息处理和其他功能的智能设备以及安全硬件。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物理安全“SWAT”小组,可以在几小时内到达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对地面上的安全事件作出反应。”

当然安全事故绝对属于行业通病,任何玩家都会遭遇类似的事情,滴滴既然成为了“出头鸟”,那就更需要做好自我保护。因此在招股书中滴滴也在强调“在发展方向上,滴滴坚持“安全第一”承诺,持续投入安全,将安全放在首位。目前滴滴拥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策略覆盖乘车前、乘车中和乘车后。”

相比Uber,滴滴可能更有后劲

滴滴上市并不是没有参照,Uber就是其最好的“前车之鉴”。一番对比让“熔财经”觉得,如果Uber能跑下去,那滴滴更加没有理由担心。

1、多元化,滴滴更彻底

从模式上来看,对于当前大多数网约车企业而言,业务的多元化都是当务之急,即便是Uber、滴滴这样规模的玩家也不例外,像去年开始Uber就在不断进行调整,其配送业务(主要是外卖)收入占比已经高达60%,远超主业出行业务。

目前,滴滴90%以上的收入是依靠出行业务,这也使得滴滴的用户数量大大超越Uber,同时也说明滴滴调整的空间非常巨大。另外虽然Uber和滴滴都在向车服、电动车及自动驾驶等领域行动,但相比起来滴滴更有优势,原因在于首先车服领域,滴滴自己握住了自己的命脉,滴滴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而小桔能源则成为滴滴又一后手,小桔能源2020年GMV已经超过300亿元。其中滴滴加油单日突破1亿GMV。据程维的介绍,能源成本在滴滴平台上占到司机总成本的20%-25%,控制上游能源滴滴相当于再次强化了话语权。

其次,自2019年拆分以来,自动驾驶板块在滴滴整个公司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自动驾驶领域滴滴自动驾驶业务融资已有11亿美金,估值更是已超34亿美金,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规模超500人,自动驾驶汽车车队规模超100辆。

最后电动车方面,去年年底滴滴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的电动车型D1已经上市,进一步帮助滴滴掌握了对于共享出行的主导权。

这些业务点势必将给滴滴带去更高的估值以及更加广阔的前景。

2、营收不等于市值,但营收等于未来

Uber曾在招股书中说明,可能公司永远无法实现盈利,但这并不妨碍其股价与市值一路向上,如今滴滴相比Uber拥有更好的基本盘。

此次招股说明书中,滴滴首次公布了其具体业务的营收状况,2020年,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平台收入从2018年的18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242亿元人民币,并进一步增长到2020年的347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台收入中,93.4%来自于中国,6.6%来自于国际。

最惊喜的点在于,盈利表现上,中国出行业务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人民币,2020年39.6亿元人民币,2021年一季度36.2亿元人民币,与Uber相比,滴滴的收入是Uber的2.2倍。可以看见,虽然整体业务依旧亏损,但在国内出行业务方面滴滴已经开始实现盈利。

此外,招股书显示,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 Matsui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这意味着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根据中概股常规同股不同权安排,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这也代表着滴滴将拥有对自身业务的绝对控制权,受资本青睐又不被资本绑架,将使滴滴具备更加健康的未来。

总而言之,现阶段滴滴无论是用户、收入还是其他指标都远超Uber,同样在美国上市,滴滴的走势没有任何理由不如Uber。

总结

归根结底,滴滴所在的共享出行赛道本质是什么?答案是“供需两侧”的驱动,“需求侧”这方面无需多言,出行关乎着每一个民众;那么重点就是“供给侧”,谁是“供给侧”?就是司机与车,搞定这两个相当于就搞定了这个市场。

回到市场层面,目前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随着滴滴全球业务的推进,这些数字还会继续增长,所以“熔财经”以为滴滴的未来“显而易见”。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