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提交招股书,网约车这场“无限游戏”只是刚开篇

文|熔财经

作者|余一

滴滴上市的消息多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可谓是千呼万唤如今终于尘埃落定。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拟于纽交所或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

随着这些天的持续发酵,外界对于滴滴上市的议论越来越多,最主要则是围绕一个点,“滴滴最终估值”将会是多少?有人猜测700亿美金、也有人猜测过千亿美金,但无论最终估值是多少,上市对于滴滴而言或许仅仅只是个起点。

滴滴这九年不容易

在招股说明书的最开始,程维讲述了创办滴滴的初衷,“2012年的一个雪夜,他与许多人一起在大雪中等着出租车,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让人们更容易的打车。”同年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并推出了滴滴打车APP。

只是从出生起滴滴的发展从来都谈不上一帆风顺。比如最初滴滴就遭遇了资金难题,9年前那是一个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APP对于大多数司机以及用户而言都是“陌生人”,为了让当时仅有的500名安装了软件的司机继续用下去,滴滴给出了每周5元的补贴,对于一个只有80万启动资金的初创公司而言,这一年的补贴便需要13万,直到朱啸虎的出现,一笔300万美元的融资使得滴滴缓了口气。

但即便是朱啸虎,他也没想到如此刚需的一个赛道,将会出现之后那么烧钱的玩法。2013年开始国内网约车的风口一下进入到各路资本视野,像背靠阿里的快的、背靠国际资本的Uber,当然滴滴也获得了腾讯资本的青睐,仿佛一夜之间市场上竞相涌出了三十余家竞争对手。

一场“烧钱大战”不可避免地就此展开,2013年8月,快的、滴滴、大黄蜂都宣布自己为上海第一。期间,只要谁不补贴或者补贴力度小了,用户就会跑向另外两家。

单单一个城市每家公司就需要烧掉数以亿计的补贴,终于在烧完数百亿后,大部分公司烧不动了,2013年快的打车并购了大黄蜂;2015年巨头之一的快的也未能挺住,选择与滴滴进行战略合并;2016年,雄心勃勃的“过江龙”Uber在烧完10亿美金补贴后,其国内业务同样是被滴滴全盘收购。

至此,一场由滴滴收尾的“千车大战”算是艰难地落下帷幕,回过头来看虽然最终只有滴滴仍在屹立,但结局并没有所谓的赢家,本以为国内网约车赛道也会就此稳定,显然资本似乎不愿让滴滴一家独大。

包括美团、T3、哈罗、曹操等平台都在不断对滴滴发出挑战,此外,网约车赛道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同样也是香饽饽,如威马旗下的““GETnGO”、上汽旗下的“享道出行”,都在成为新挑战者。据了解,目前滴滴占据了国内网约车90%以上的市场份额。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