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短视频平台缺乏内容的根基有所区别的是,对于内容的创作方而言是因为“兴趣体”已经确定,内容IP本身就能形成一个平台效益,能够独自吃下这样一个大盘子,需要的是一根将“兴趣体”深度捆绑起来的纽带。

成功的IP必然是会在超过一个领域发力,全矩阵产品对于延续其周期生命战略意义显著。譬如,对于AI创业者而言首先需要生存模式,生存模式离不开资本信任,靠个体的力量确实困难。抱团取暖以放大化展现价值,这就要IP媒介这一红娘的触角延伸到从技术到资本再到落地的整个产业链,这内里不仅仅需要传播,还需要孵化器以及信息交流空间。

这个逻辑对IP的打造至少涉及两个层面:第一,影响力及变现;第二,流量及变现。前一个层面考验的是内容平台方对于传播渠道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对于“兴趣体”的服务能力。而垂直领域的内容如果能够打通行业端,这样的IP会产生更大想象力。如《AI百人》定位AI+,用意在于打通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而企业家的商业诉求又非常精准,需要借助诸如“未来图灵”这类有着显著调性的IP来人格化自身企业品牌。因此,这实际上聚合的是“AI领军者”的行业影响力以及深层次的各方需求,消费的也是这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变现是IP付费的一个商业模式。因此,这种形态也决定了短视频只能是其中一个工具,其还需借助音频、社交等全媒体渠道来构建完整传播体系,而这又和第二个层面流量的吸纳息息相关。

第三,短视频是亚文化的载体,“趣缘社群”聚合的流量要为影响力服务。

这就涉及到短视频的内容质量与表现形式的问题,“小众的趣缘社群”比拼的就是团队的创作力以及IP原本的知识沉淀,流量的积累往往有两种变现模式,第一种是收割流量,由精准流量买单,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电商,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一条”,据说公司成立一年估值就超亿;第二种是通过流量的规模达到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最直观的形式就是广告,更深层次的价值则是通过平台影响力实现产业链条的商业化运作。

流量为影响力服务,影响力最直观的输出就是趣缘亚文化,通过文化形成用户黏性和构筑品牌。例如《AI百人》用“工具思维”来运营短视频,内容产品的设计上更贴合用户,在嘉宾与C端用户的互动性及娱乐性效率的属性上,是值得借鉴的。譬如每期嘉宾都会大胆预测未来十年的科技发展,预言如若实现会进行二翻推广,如若没有实现,视频将被销毁。有着更为有趣表现形式的短视频,为C端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与更多想象的空间。

消费者需求总在变化,流行亦会过期,因此,用“工具思维”界定短视频,对内容创作者而言,长线经营持续性输出内容,形成强势IP才是是核心,未来的商业是需要内容平台的矩阵和梯队支撑的,这或许可以为短视频平台破局提供新的出路。

(完)

曾响铃
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 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近80家网络媒体专栏作者。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社群  视频  短视频  AI  人工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