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转型失利,“SaaS”或是个伪命题

对企业来说,没有“护城河”是非常致命的。成立于2011年的房多多,苦熬了八年,但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护城河”。

2011年,中国楼市进入“黄金时代”,房地产是个大蛋糕,涉及到房地产的各个分支端口都在伺机而动,地产电商房多多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创立初期,房多多走的是B2B的模式,从开发商拿项目然后分给二手门店销售。彼时房产市场以卖方为主导,手握庞大的中介门店、经纪人资源的房多多无疑成为“当红辣子鸡”。

2012年、2013年,房多多的发展进入加速赛道,平台交易额在一年内从40亿涨到400亿,翻了十倍。到了2014年,地产进入调整年,一系列的调控政策让市场逐渐下行,此时,中介掌握着庞大的有购房需求的客户资源,房多多作为开发商与中介之间的“桥梁”,自然受到了开发商的热捧,房多多也迎来了企业生涯的高潮。这一年,房多多平台交易额高达2000亿元,并获得了5250万美元的B轮融资,同年,前万科高管肖莉的高调加入也让房多多赚足了眼球,似乎“互联网+地产”这条路前途一片光明。

2015年,房多多获得了C轮融资2.23亿美元,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它的最后一次融资,彼时房多多的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但是房地产市场“下行”的情况并没有改善,房多多开始选择进军地产金融服务,寻求新的营收增长点。

但在2016年,住建部、发改委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出的一份文件,直接击碎了房多多的地产金融梦。根据发文要求,中介机构被禁止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电商团购费也被明令禁止。这无疑是给了房多多“当头一棒”。

“地产+金融”这条路走不通了,房多多开始将目光投向二手房市场,并推出了二手房“直买直卖”的模式。所谓“直买直卖”模式,其实就是让买卖双方直接约看房,直接谈价格,房多多作为媒介平台只收取2999元的服务费和“0.3房价”的交易保障费,这与中介动辄2到3个点的收费标准相比,确实很便宜。

明码标价、去中介化避免了中介“吃差价”的情况,但房产交易和在电商上做买卖不同,房产交易是高额、低频的行为,房多多的“降价”无疑将自己置于了“薄利但无法多销”的境地。另外,房产交易中涉及的各个环节、法律责任、专业知识等都需要房产中介这样的专业机构的参与与协助,单纯靠买卖双方的单线沟通显示是行不通的。

而且,将房源放在平台售卖,原本可以委托给中介的咨询、看房服务被强压到了卖方身上,对于卖方来说,增加了更多繁杂的环节,而后续资格审核、产权过户、契税缴纳等环节也让卖方独立销售房源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多多  IPO  增值服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