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王健林按下了万达转型按钮,以往臃肿的万达,开始了加速转型,庞大的万达房地产体系,演变成了整个集团持续发展的累赘,颇有“小目标”之称的老王,这次没有再提那个“赚他一个亿”,在2018年,喜欢演讲,喜欢唱歌的他,变得异常低调。以往极容易找到花边的大佬,悄无声息,只能从整个万达的新闻中,找到他的蛛丝马迹,然而,就在这种氛围下,万达也悄然完成了对房地产构成的“减负”,转型一事,进行的有条不紊。
万达房地产“巨舰”
2017年8月像是一个分割线,它分开了王健林和万达的辉煌与低谷期。2015年,王健林坐上了国内首富的宝座,意气风发的老王,手握超200个万达广场,十几个万达城,近80家五星级酒店、1300多个影院以及两家好莱坞电影公司,一连串的数据表明,万达有钱,王健林有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但8月,像是一个分水
岭一般,万达澳洲的项目谣言,像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扩散,万达负面开始如潮水般向这艘千亿级巨舰袭来。
转型一事,并非说说而已,在万达年会上,老王大手一挥,宣布彻底剥离所有房地产业务,1平米房地产也不要有,成为整个万达彻底的商业管理模式。
回顾万达房地产的发展史,几乎可以视为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史缩减版。从前的开发商,手里有一个亿,就敢去搞100亿的开发,依靠贷款和预售就足以支撑起一家房地产公司生存。然而,随着政策收紧以及红利的消失,预售模式开始受到了监管,贷款审批渠道开始越加严格,使得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负债率”不断提高。
倚靠房地产发家的万达也不例外,在最近几年,因为旗下房地产比重较高,万达开始变得负债累累,当万达负债高达4000亿时,所有人都开始对万达持悲观情绪,在外界看来,这时的万达,宛如一副大厦将倾的景象。2017年,万达年会上,来自内部和外界共同的压力,让这个掌舵人留下了泪水,那一刻,谁也看不清 万达日后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20年前,万达初始转型,从单纯的住宅开发转向持有商业中心开发运营,在四年前,万达再次提出转型,全面转型现代服务业。在房地产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后的万达,充分认识到了这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加上房地产行业现金流不长远,都成了制约万达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而且,房地产行业本质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实质上属于金融行业,而国内金融资源特别依靠自身人脉资源,万达成功于此,但这两年也因此遭遇挫折,原因都很清楚:限制资金外流加本身资本面资金紧张。被限制后的万达面临严重的资金链问题,庞大的房地产组成,让万达在面对不可抗拒因素时,显得非常臃肿,同样,这样加深了王健林想要转型的观点,存活,减负成为万达迫在眉睫的事。
文章TAG:转型 万达 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