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根据过往各个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内容来看,京东的主要收入仍然是依靠占据总收入比重超过85%以上的自营产品来实现的,第三方平台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不到15%,在总体营收中仍然是少数,自营商品才是贡献京东营收的主力。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主力赚钱能力严重不足,真正赚钱的是高毛利的平台服务收入,但平台服务收入占营收比例仍然较低,阻碍了平台利润率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方服务营收在整个平台交易中占据的份额,在过去两年时间内,上升了不到4个百分点,在整个营收结构中,京东平台化仍然滞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截止目前,京东2019年全年营收5769亿元,其全年净利润仅为107亿,净利润率不足2%。
营收主力与赚钱能力结构倒挂,导致了京东整体利润率虽有提升但并不高,这也将在后续发展中继续掣肘其利润率的提升。这样一个营收结构,导致京东虽然盈利,但京东的利润率却并不高。
自营过程中出于控品承受的相关成本吞掉了相应的利润,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自营采用的“压货模式”(卖出货再付款),还让平台不时发生因为账款回收问题导致的“口水仗”,前一阵神舟电脑在微博上将京东拖欠货款问题公之于众,正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
据了解,过去几年京东的账款账期有逐渐延长的倾向。2015Q1的账期仅为41天,而到2018年Q2已经达到了60.5天,2019年虽有下降,但总体上仍然接近两个月,账期延长招致的供应链矛盾无疑会增加其正常交易所付出的成本。
但这种问题,在自营业务营收占据主导地位的京东,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反复出现。
净利润率不足,平台化进程仍然“滞后”。与此同时,面对步步紧逼的拼多多,京东的流量焦虑越发严重,过去一年京东力推旗下社交电商平台京喜,打响了流量保卫战。四季度亮眼的增长数据,似乎印证了这一举措的“有效性”,但实际效果恐非如此
文章TAG:能力 赚钱 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