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者角度,流量与钱自然是最直接的激励。但既然是做新兴市场+大健康这个被双重标记的内容领域,创作者还面临新的麻烦和需求,不解决的话再多的流量与钱也只能热闹一阵,创作者随时离场。至少两个方面的麻烦,趣头条要“替”创作者解决:
1、内容传播的“谣言公式”被“健康+新兴市场”的组合完美最大化
谣言是内容领域挥之不去的阴影,健康内容已经公认受害最重,想写点东西的创作者在各个内容平台面往往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况(耸人听闻的健康谣言往往流量很大)。
知名传播学者克罗斯曾对谣言传播的速度和能量有过公式化总结: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
健康对普通人来说重要性无疑最高(至少多数人是这样),而大健康领域庞杂的信息、高门槛的学习过程、五花八门的说法、没有确证的个案等等又使得模糊性空间很大,现在,在趣头条平台上,新兴市场用户又把“公众批判能力”这个“除数”变得更小,如此,等于号左边的“谣言”被最大化。
趣头条不傻,肯定知道创作者与读者担心所在,据称趣头条号下狠手一次性清理了健康类账号总量近20%的“涉低质内容”账号,且对健康、养生、育儿频道的全部创作者一律要求入驻资质,号称内容“均通过机器+人工双重审核机制”。
趣头条号宣称联合业内权威医师、专家组成“谣言监测站”很明显就是冲着谣言来的,专门的健康科普辟谣活动可看作回应外部与创作者关切的一种必须为之的表态。
2、大健康内容拥有典型的“两级传播”模式,创作者更依赖IP驱动影响力
医疗大健康领域的IP化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在微博上有300万粉丝的于莺,凭借名字成立公司(张强医生集团)的张强,在儿科领域宝妈粉丝无数的崔玉涛……到了现在,丁香医生、春雨医生等机构IP纷纷冒出。
文章TAG:内容 健康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