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Kindle的诞生带有明显的互联网思维,电子阅读器不仅代表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更是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这也为中国市场上,各类电子阅读器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知识焦虑推动市场回暖,电子阅读器迎来“多强争霸”局面
2013年,Kindle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它面临的市场环境与2007年的美国迥异。
2007年,亚马逊掌握着美国最大的读书销售渠道,对出版商有足够强硬的谈判筹码,而几乎所有的图书销售目标人群全都聚集在亚马逊,转化率极高,kindle看似一路攻城略地,但仍然是在做左手倒右手的生意。
“螳螂财经”想说的是,在中国,iPhone 5S才是2013年的明星产品,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中国移动阅读、熊猫看书、书旗小说、掌阅、起点读书、QQ阅读等阅读APP,迅速攻占每一部手机的内存。
这是一个属于移动阅读APP的时代,小米、华为、联想、中兴、vivo、OPPO……每一个硬件厂商,都会在手机出厂的时候强制搭载1~3个阅读APP。
与此同时,中国的出版市场也极为混乱,并无一个霸主出来一统江湖,即便是主打图书市场的当当网,也还在看出版商的脸色吃饭。雪上加霜的是,无孔不入的各类盗版,让这个行业看起来一片绝望,似乎“没有未来”。
结果就是,kindle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着强大的无可替代性,但是在中国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就如今天的“猫王”收音机一类,更多是在一线城市中的小资阶层流传。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电子阅读器的命运是相似的。
2011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出货量达2320万台,增长率超过100%,但是2012年受智能手机普及、阅读资源匮乏、盗版横行的影响,全球电子阅读器出货量锐减,2012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出货量锐减为1480万台,并且逐年递减态势明显,2017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出货量为715万台,不足2012年出货量的一半。
戏剧性的变化,从2016年底开始。
从这一年开始,得到APP、知乎live、分答、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豆瓣时间等知识付费产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知识付费渐渐成为时尚,一直持续到2018年初,“直播答题”将这一氛围推向高潮。
知识付费的兴起,也将“知识焦虑”播种到了中国网民的心里。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经历了草莽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阅文、掌阅、多看阅读、当当阅读、百度文学等巨头,电子版权保护得到了极大改观,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成为网文界的巨头,并以千亿市值登上了港股。
这几乎也标志着,中国迎来了品质阅读的时代。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