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商品引发问题,亦可以迅速追踪其来源找到问题并解决,或者事后问责。

理论上讲,区块链确实可以很好解决溯源的问题,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很多。

在技术层面上,区块链技术还不成熟。如采取何种共识机制也影响着信息的可信度。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则相对公平但时间成本过高,DPoS(股权授权证明)可以提高处理效率,但具有中心化的嫌疑。

同时,平台不统一、标准不一也会降低公平性。如今,各零售商巨头都建立了自己的区块链溯源平台,但就如业内人士所说的郑小维说的,“他们一边卖东西一边做溯源,话都是自己说的,相当于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其中又有多少公信力?

而影响信息的真实性的还有人心,这也是每次谈到技术运用不可避免的话题。区块链确实可以保证信息上链后不被篡改,但是对上链前信息的真实性却没有鉴别能力。如果源头作假,那么区块链就会为这个虚假信息佐证,这无异于三人成虎的故事。换句话说,区块链并没有解决“真假”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实现需要由多个节点协同完成,需要带宽、存储空间、人力资源等资源的不断投入,规模扩大,节点数量也会呈几何级数增加。在如此大的投入下,区块链溯源的成本注定高于传统溯源。

羊毛出于羊身上,最终这些成本还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但消费者不见得会愿意为这个技术买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心度可能是最高的,但是真正能触发购买的第一要素,并非食品安全,而是价格。此前,北大荒区块链公司的第一批区块链认证大米已在京东预售,价格将近为同类产品三倍。最终,该产品也并没能给公司带来收益。

一边是技术有其先进的地方,一边是技术尚未完善,效果有限而投入不断加大的现状,正如鸡肋一般。然而即使食之无味,弃之亦可惜,区块链与溯源还有很多可能性。

区块链+溯源的可能性

从目前的发展程度来看,区块链对于商品溯源并不是必要的,或许也不是最佳的办法,但未来也有不少可能性。

说到底溯源就是一个监督手段,在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够确认追责对象。虽然区块链没有辨别商品真假的能力,但是可让来源清晰透明,强化追责机制。源头可以作假,但是一旦作假的代价够高,就能约束这种行为。

在技术上,区块链仍需不断优化,强化安全水平,找到一个相对公平又有效率的共识机制,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建立统一的标准。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针对不同产品制订相应规范,抓紧制定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标准;鼓励有关机构为广大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市场化认证服务,适时支持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探索建立追溯管理体系专门认证制度。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国家建立建立一个区块链溯源平台,由各行业共同使用,这可以建立统一标准,或许也是降低成本的最佳办法。

总的来说,区块链+溯源尚在发展阶段,在技术和监管的完善下,区块链解决溯源难题,甚至杜绝假货都有可能实现。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解决  消费  消费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