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融看似水到渠成,实际上滴滴金融现在面临的考验仍然不少。第一,就是单一业务场景的问题。比起阿里巴巴丰富的应用场景,滴滴金融目前的应用场景仅仅是在出行领域。第二,就是滴滴金融现在面临跟很多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样的问题,就是越来越严的金融监管问题。

相比起这些挑战,现下更为致命的是,平台层出不穷的安全隐患问题,直接导致滴滴在2019年的资本寒冬中宣布裁员自救。

四、雪上加霜的“出行安全”问题

2019年初滴滴宣布裁员15%,超过2000的员工被裁掉,滴滴以这样一种方式宣告“过冬”。滴滴的冬天来的并不让人意外,固然跟固有的亏损有关系,也跟频繁出现的交通安全事故有关。

交通安全领域的根基是什么?是安全。不幸的是,柳青的一句“就是怕”显露出独角兽滴滴在出行安全这个根基存在的漏洞。

在恶性事件事发之前,滴滴就曾因为平台接入运行的无证车辆过多,而引起交通部门的巨额处罚。

早在2017年十二月,就有广东媒体报道称,滴滴广东分公司未取得相关的网约车运营资质,以及介入大量无证照驾驶车辆,遭十四宗交通罚款记录,时间是2018年5月之前,几乎平均每月两起交通处罚。但是这些都没有引起滴滴高层的足够重视,直到后续安全事故的发生。

柳青的“怕”,代表了一种敬畏感,这不仅仅是对于柳青而且对于滴滴出行,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只不过这种怕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2018两起极端事件,挑战了消费者的安全底线,由此爆发的舆论危机想必滴滴也始料未及:网友的指责让其官微沦陷。各方舆论对滴滴的安全措施、责任意识、模式漏洞、甚至是企业价值观进行了持续质疑。

而事件的背后,是滴滴长期亏损高层背负着盈利的压力,不得不加速业务发展从而忽视了出行安全这个根本所致。两次事件都跟滴滴的顺风车业务紧密相关,这绝对不是偶然。外界一直盛传,滴滴的顺风车业务是盈利的,从下面数据来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

据媒体报道,滴滴顺风车成交总额均保持每年50%的环比增长。在2017年,顺风车的成交总额接近200亿元,占到滴滴总GMV的15%,收入约20亿元,净利润接近9亿元人民币。

平台面临的系列问题,直接导致顺风车业务无限期关停。从2018年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安全自查,滴滴不得不裁员整改。随着各地区交通监管的进一步加强,由安全问题引发的司机清退、运力承压、信任考验等也成为笼罩在滴滴头上的阴云。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滴滴  智能  安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