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验?赚钱效应。如果第一阶段商家赚到钱,形成良性循环,第二阶段扩张就自然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可关键是,O2O电商市场尚属早期,哪儿找那么多用户去?即便算大点的O2O电商,也无外乎几百万安装量,日活跃度不过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而且还散落在全国。单从一个区来看,就少之更少了!
单位面积的用户密度不够,是O2O电商目前发展的最大问题。
使用频度不高,使用人数不多,对商家就不构成吸引力,不要说新一轮商家的签约了,即便原有的商家也会逐渐流失,造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
谁都明白,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破局
那么是否O2O电商模式不适合国内环境呢?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在否定之前,还是不要被一些旁枝末节所干扰,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移动支付的进展
O2O是线上支付,线下消费。但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问题,我对某件O2O商品感兴趣,如餐券,我无法预定未来几天后的某一天,我一定会去某地请朋友吃饭。这就限制了这种“服务商品“的可用性;如果我改为及时消费,或者说现场消费;那么就需要在当地能够给O2O电商支付,而不是用商家的POS机。这就需要”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限制移动电商(包括实物+O2O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月8日,广东移动与快付通合作;6月中旬,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作,签订协议,共同发展移动支付市场。
三年前,工信部发文限制了中国移动对支付业务的边界,把移动排除在外。所以广东移动的合作意义并非仅限于广东,而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政策可能会松动。果不其然,仅过了一周多的时间,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这两个巨头,就坐下来签约了。签约意味着某种妥协,是博弈的结果。
无论如何,这一举措无疑对移动支付市场带来非常积极的意义。将催化市场的成熟,大大缩短移动支付的进程。
有了移动支付,自然也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消费流程。改在PC上完成支付,而不确定哪天能去消费;成为到了附近,打开APP客户端查看附近的餐饮娱乐信息,选择合适的“商品“去购买,支付,消费。一切动作都可以在手机端现场完成。我将其称为”On site“行为。这就大大提高了O2O电商的可用度。
毕竟,O2O电商与团购不同,不会对合作商家在某一时间带来突发似的客流量,无需预约。即便将来用户量上来了,还可以有别的解决办法。
总而言之,移动支付的进展会对O2O市场带来了新的模式,新的流程,新的变数。
个性化服务以及用户体验
文章TAG:商家 社交媒体 关系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