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志刚
2018年春天,国内的出行市场迎来了第二春,美团打车3月22日正式在上海运营使得滴滴的江山变得不再稳固,两大次级流量入口使得中国市场迎来了自2016年8月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以来的最大变数。
而在这个非常敏感的时期,携程却在四月份,高调宣布其已取得网约车拍照,并在五一小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将专车业务正式上线重庆、成都,并推出了机场顺风车加机票折扣等新玩法。瞬间使得网约车战场忽然变得非常混乱,而身为携程专车业务的负责人李乔却说:“我们并不是因为美团才做出行的。”那么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耗时两年的规划:以旅游场景“扣响”专车行业大门
身为国内OTA行业龙头企业,携程有着庞大的业务体系。OTA在线旅游服务本身也属于基于位置的LBS服务,所以携程拥有专车事业部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携程国内专车事业部起步并不是很早,其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携程用车事业部以及2016年1月成立的去哪儿专车事业部。
在携程和去哪儿合并后,携程坐稳OTA行业龙椅后,这个年轻的专车事业部开始申请网约车牌照,经过七个月的努力,携程专车最终在今年3月底正式拿到牌照。这表示,携程专车具有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线上服务能力,可在全国范围通用。而这和美团入局专车的时间点大致重合,纯属巧合。
事实上携程对网约车的蓄谋要比还要美团要早很多。曾经携程一直都是易到的股东,早在2013年,易到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就是携程领投,2014年8月,易到的C轮融资中,亦有携程身影。
那么携程布局网约车市场,这背后的底气从何而来呢?在这里我们从网约车自身的特点与携程的优势两方面结合来看。
一般说到线下的服务,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域性强。从滴滴建立的网约车游戏规则来看所涉及的是三个方面:人—平台—司机,属于非常典型的双边市场,然而从司机端来看,滴滴是没有壁垒的,司机本身就不稳定,不然也不会有美团趁虚而入的机会,而且携程采取的是自营的单边模式,因此,供给端的司机问题对于携程从一开始就不是问题。
接下来是需求端的“人”的问题。
其实两年前,李乔就对携程专车业务的逻辑做出了解释:市场容量很大,全国每天通过专车或公共交通往返机场、火车站的出行人次接近1000万;但更重要的在于去哪儿专车业务与去哪儿主营业务相配合的打法,可以提升去哪儿整体的营收能力。
文章TAG:携程 能力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