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店铺运营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丶做电商就是做流量,没有流量就玩不转


从做网媒的流量为王,再到做电商的流量为王,笔者全部经历。客流量进店的增长与庞大,商品及店铺曝光率的增长,自然是让店铺运营心跳。但作为各平台都玩了一遍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流量真的不重要。

流量是什么?广义一点,流量是PV,狭义一点,流量是UV,如果再拓展一点,流量甚至还可以扩展到曝光率。如果运营过于执着于流量,执着于进店UV,往往很容易忽视掉最基本的选款丶店铺优化丶产品升级换代丶上新规划丶服务等更加重要的事务,忽略了电商本质。

电商本质,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更加质优丶款式美观丶功能实用的商品,满足多样性的丶具体的线上用户需求。

也就是说,电商的本质,就是用户需求。而作为运营,最重要的核心任务,是挖掘用户对自身所在类目产品的需求,对接公司及工厂的进货丶开发与生产,和日常运维的架构丶管理。而流量的获得,从开设京东店铺时候起,是可以通过搜索丶产品优化丶页面优化等来逐步积累。过于执着于流量,要么沦为炒货卖家,要么很快就会面临资金缺口的困境和瓶颈,甚至会因其他因素的确实,而导致店铺成为“过路店铺”,买家来看下就不来了,买了一下的买家,下次也不再来了。这样就完全没有办法累计销量,做起口碑,更不用谈什么产品品牌了。


误区二丶京东的买家不计较价钱,定价越高越好


入驻京东,也有一个合同期了。由于近几年,一直在做非标类产品,进京东时,做的也是非标类产品,具体来说就是休闲鞋。上一个合同期,做得比较郁闷,并不是没有思维方法,而是处于积累阶段,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暂且不谈吧,只是顺带提及一下。

做京东的过程中,针对非标类产品,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按照我的初略估计,很多同样价钱的非标类同款产品,在京东是会比其他B2C平台上的价格高20%—100%。按照专业的说法,可能是在平台上加价率是0.5,1.0,1.5的样子,在京东上加价率可能就是2.0,3.0,甚至4.0。

京东上的买家,可能因为买电子类标准产品,对非标类产品的价格,并不是很敏感,甚至是低价的反而有点不敢买的担心。

打价格战自然不好,不利于商家盈利,不是理性竞争,更可能意味着影响后续的运营及产品质量。但问题是,做电商,又想要高利润,又想要高销量,让产品的定价畸高,大大高于当前市场均价,也是十分不理智的。价格高于同类产品均价5%,都可能意味着转化率降低1%,这是得不偿失的。当然,我还是比较理解,很多这样的商家,是将高额投入的广告成本计入价格。定价乱象,也是对流量片面追求的另外一种体现吧。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京东  京东运营  京东PO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