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手和抖音的发展,极致的诠释了互联网UGC的模式,两者的流量都是用户生产,这个完美的闭环,不同的是流量分配机制:抖音更愿意把流量给头部,系统会推荐点赞数多的视频内容,这是一种强干预的方式,流量的分配在平台手中,容易产生头部自媒体,这样的好处是强刺激的内容会更容易获得流量,但长尾人群的视频很难获得推荐,一旦优势视频内容停止,用户忠诚度和粘性会备受考验。

快手用的方式他们内部称为是“普惠”,所有用户的推荐都是公平的,用户的视频都会有一定流量支持,快手的逻辑是,当获得超过100万粉丝后,网红、大v和明星们在关注页已经可以获取足够多的流量,如果再上热门,让强者更强,有违社区公平。

两家公司用了截然相反的流量策略,这其实给两家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埋下了伏笔。

泛娱乐社交:被误解的人口红利

很多人关注的是快手和抖音的流量之争,或者研究两者的内容和产品,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核心,既然看到了人性,如何看透快手和抖音,必然要更加深入他们的用户生态和人性布局。

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观念在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伴随着80年代、90年代的生育高峰,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也让BAT的成长有了广袤的基础,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人口红利周期已经消失,平台获取用户的成本是过高的。

从互联网运营的角度,用户注册到驻留和活跃,是有转化率支撑的,我们对于人口红利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庞大的注册基数,而是后续的运营,能否给用户提供所需求的服务,才是能否成功的基础。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基于北上广深发达区域的互联网公司,一直以来开发的很多产品,并未真正匹配广袤的中国全域,这点从很多公司的区域供公司可以看出,中国不仅有一二线城市,还有“小镇青年”。

中国还在发展,所谓人口红利仅仅是一个借口,很多行业恰恰享受着巨大的红利,以电影行业为例,《战狼2》的票房奇迹背后都是人口红利的支撑,根据媒体数据,以2018年年初的票房黑马《前任3》为例,该片在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占比接近半数,远高于一线观众的12.2%。

短视频的发展也就是源于此,快手和抖音都在宣称自己是用来记录生活的,以快手为例,快手曾经因为农村和小镇青年,被贴上 “土里土气”、“屌丝”、“收入低”、“缺乏品位”的标志,但作为独立的个体,从产品角度不应因为追求“高大上”而放弃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从人口红利的角度,快手恰恰提供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关系  快手  抖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