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是个风口,2016年的张一鸣对着所有媒体宣布了这个观点,那时候内涵段子还在野蛮生长,2018年内涵段子被关闭,而张一鸣如愿以偿的再次踏进了风口,今年六月,抖音宣布日活超过1.5亿,月活超过3亿。
但也有人不在乎风口,极客公园的张鹏曾经问过快手宿华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宣称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公司经常中途转向,“因为很多人在风转向的时候,就妥协了。宿华笑,“可我不在乎风口啊。”
商业世界的竞争有时候就是这么戏剧化,但又非常残酷,从数据上看抖音已经奋起直追,在数据上不分伯仲,旁观者总要以“快抖大战”这样的话题来判断两家供公司的前途,这或许有一定道理,但百事可乐依旧未能“杀死”老大哥可口可乐,对于短视频的未来之争,生死可能是个伪命题。
快手的崛起、抖音的黑马杀出,让本已沉寂的资本市场蠢蠢欲动,腾讯微视、百度NANI、阿里鹿刻、微博爱动小视频纷纷在BAT的掩护下杀入,但留下的却是抖音的影子。
短视频:谁在控制你的多巴胺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PC时代的规则,信息来的更加碎片化,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手机似乎已经成为国人的新的器官组织不可分割,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争夺手机屏幕的使用时间和安装量,成为重要的目标。碎片化的短视频,通过泛娱乐的方式成为了用户追捧的娱乐方式。
短视频的崛起,除了承载的平台不同,还有针对人性的极致探究,很多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看短视频,大呼“上瘾”,被互联网行业奉为真理的马洛斯需求原理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是分层递进,这就是人性。短视频的产品本身恰恰就覆盖了这些需求,就是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实现。
上瘾现象的背后,是生理和心理的依赖,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甚至能控制短时间的决策,而泛娱乐的短视频恰好满足:各类猎奇、搞笑、情感、社会、美女、小鲜肉……在人工智能的算法标签下,总有一款适合你。所谓上瘾,更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依赖,众所周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完美的解释了这种基于人性的条件反射设定,在任何网络上瘾的应用中,形成的依赖其实就是条件反射带动下的多巴胺分泌所产生的结果,映射到产品上就是内容的生产和流量。
文章TAG:关系 快手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