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采取的模式是自建仓库,与菜鸟网络自建+合作仓+通达系的模式相比是封闭模式,开放是相对的,京东物流开放是开放自己的服务给市场,但是市场是否会选择,这是存在疑问的。

三、 高科技物流短期很难实现

首先看无人仓,无人仓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无人仓的背后是成本的投入,土地、建安、设备都是巨大的投入,这也是为什么京东持续高成本投入物流行业被外界质疑的原因,要让高效率的无人仓普及,成本这个话题绕不过去,更别谈让当下京东256个仓库全部变为无人仓,这个成本投入和投资回报率,是不可想象的,短期内没有实现的可能。

刘强东曾经表示:我们祈望接下来天天能用无人机为40万个村落送货,可以大幅度地低落我们进村的物流资源。

首先一开口就要覆盖40万村庄,作为目前配送点数量还很窘迫的京东物流来看,这个海口,有点大,这种专用无人机的成本投入,要保证配送效率,似乎又是数百亿的投资计划了,相比千亿的营收目标,好像有点很难解释,又是比拼智商的时刻。

无人机目前还需要不少的人工操作因素在其中,真正的可以编程化、自动化的集群飞行,目前还是试验阶段,而无人机目前的续航能力,都非常有限,在几十分钟之内,并且无人机目前只能配送中小件,大件配送依旧需要人工,那么又会涉及到规模扩大之后的成本问题。

最为核心的是:目前中国的无人机管控非常严格,很多城市市区范围是静止无人机飞行的,中国的低空空域开放的消息已经传递出来很多年,但似乎一直并未松动,即使松动,可以看到的是,国家对于航空器的管制非常苛刻,毕竟天上飞的还有载人航天器,一架无人机就能让机场大面积延误,更何况覆盖40万村庄的无人机,想想场景,一旦出现技术故障,对于生命财产都会构成威胁,技术并未成熟,这些商用并没有明确实践表,加上政策并未完全开放,对于京东许下的这个宏愿,还是更符合公关营销的套路,并不实际。

四、 直营业务与第三方业务的博弈

从京东的财报显示,近年来,京东的GMV的成长速度逐渐放缓,这是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正常现象,2016年Q4,京东自营和第三方交易总金额分别达到1150亿和950亿,第三方交易额占比达45.3%。

从物流开放角度是两难的选择:如果第三方交易全部选择京东物流,那么扩大规模后的成本开支,以及面对通达系的竞争,服务质量是否能够保证?自营业务的服务质量会受到影响,服务体验的降低,有可能导致直营业务的收入影响下降,也就是嫡系部队和雇佣军产生了竞争关系,京东既要参与比赛,又要时刻变为裁判员,这对第三方电商是不公平的。

但实际情况是:第三方大多选择通达系,要普及京东物流,恐怕这些第三方电商公司首先自己不答应。

问题的关键是:当下的京东物流是否真正具备开放的能力?从目前中国物流行业排行来看,原本封闭的京东物流仅是京东电商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自营业务,并未开放,第三方电商选择的多是菜鸟网络、通达系这样的物流网络。

第一梯队的通达系任何一家快递公司,日常业务都是京东物流的五六倍。并且京东的配送只在个别城市实现,充其量是个落地配公司,没有全国跨区域配送的能力,想要达到全国跨区配送,寄希望于“达达”众包服务,去成为全国最大的同城配送网络的目标,除了通达系不答应外,新美大答应不答应?饿了么答应不答应?顺丰答应不答应?中国邮政答应不答应?

作为一家公众企业,今年京东在公关方面的发声和引发的争议很多,作为电商行业的知名企业,长期的亏损,对于盈利的渴望心情,值得理解。对于京东物流子集团的成立,从经营策略上的勇气,也值得钦佩,对于未来发展,也应该是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未来。不过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更要有勇气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掩饰和粉饰太平,从未来发展来看,京东物流想要达到千亿目标,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于信息披露,还请不要透支大家的信任,无疑任何过度的包装,都是对品牌的伤害!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挑战  物流  京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