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寒冬,谁在围剿喜马拉雅?

今年的喜马拉雅123狂欢节中,在超值年卡之外,喜马拉雅同时推出与京东、以及“爱优腾”长视频网站的联合会员,试图以多种形式吸引付费用户。

“如果无法持续吸引和留存用户,并提高增加用户的付费,公司业务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透露。

如何吸引和留存用户、提高付费率?喜马拉雅试图用金字塔型的内容模型来解答。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通过PGC(专业生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三种模式,形成金字塔型的内容供给模型。

互联网寒冬,谁在围剿喜马拉雅?

在「不二研究」看来,高质量的 PGC 内容处于金字塔顶端,多作用于拉新、留存和刺激用户付费,目前仍然是营收主力;金字塔中部的 PUGC 内容、底部的 UGC 内容,则更多在于保持用户活跃度、增加平台活力;长远来看,可能培养优质生态和孵化内容生产者。

根据喜马拉雅的内容收听时长在总收听时长占比:PGC从2018年的5.2%增加至2020年的15%,PUGC从2018年的29.8%微增至2020年的33.1%;UGC则从2018年的65%下降至2020年的51.9%。

互联网寒冬,谁在围剿喜马拉雅?

从用户收听时长来看,PGC和PUGC显然更具吸引力;但从内容采购成本,金字塔顶端的PGC成本最高,PUGC次之。在招股书中,喜马拉雅已经明确了内容路径选择:重点押注PGC和PUGC。「不二研究」发现,其形容PGC使用的词汇是:strategic focus,即:战略性聚焦;对于PUGC则是unique;UGC仅是well-established。

以PGC内容为例,截至2020年末,喜马拉雅已与超过140家出版商建立版权授权关系,包括中信出版社、晋江文学城以及阅文集团等;常驻喜马拉雅的KOL包括德云社、吴晓波等,同时也是喜马拉雅主要的IP版权供应商。

在「不二研究」看来,依据喜马拉雅在招股书定义的“收入分成费用”,指公司通过平台上的音频产品获取收入后,支付给IP供应商以及内容创作者的款项。换言之,前者可简单理解为内容采购成本。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收入分成费用在2018年为4.62亿元,营业成本中占比31.2%;2020年增长为12.93亿元,同期营业成本占比31.7%;2021年上半年,同期营业成本占比达26.4%。

有个注脚是,喜马拉雅的无形资产从2018年的2.47亿元增长至2021上半年的9.25亿元。「不二研究」发现,喜马拉雅的大部分无形资产是从IP供应商购买的版权,其内容获取或是暂处于“广撒网”阶段。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港股  互联网  IPO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