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于滴滴来说,会不会使用大数据杀熟呢?

尽管当下众多公司下场出行市场,想要分食滴滴的蛋糕,但其他打车平台捆绑在一起,也没有滴滴一家的市场占有率高,滴滴在网约车行业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因此具备了大数据杀熟企业的硬性标准。同时,滴滴或许具备了大数据杀熟的动机。

作为网约车行业的方向标,Uber上市当天暴跌7.6%,网约车的业务模式能否盈利受到了资本的质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对滴滴的信心。

出行市场已经接近天花板,营收告别了高速增长,而滴滴作为中国版的Uber,也迟迟不能全面盈利,更不用说"回馈"资本前期的投入。尽管在2020年滴滴的总裁柳青接受采访时表示滴滴的核心业务已经盈利了,但在2018年程维内部信中表示,滴滴从2012年成立以来从未盈利,有数据显示,滴滴6年累计亏损约390亿元。

除了核心业务主要靠融资外,滴滴副业的维持也依挂在资本的"输血池"上。从送外卖到无人驾驶,从青桔单车、同城货运到滴滴地图,以及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充电业务,滴滴的每一步战略都在烧钱状态。

外卖业务属于美团的根据地,开展难度极大;共享单车最大的价值已经被证实,并不体现在盈利上;曾经被网约车视为发展前景的自动驾驶,Uber已经卖掉不干了;新能源汽车方面要填的坑并不比网约车少,急需盈利证明自己的滴滴,或许具备了向用户使用大数据杀熟的动机。

变"重"的滴滴,盈利的焦虑

自成立以来,盈利问题一直是悬在滴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什么前期烧钱换规模不计上限,对司机抽成如此之高的滴滴,想盈利却如此之难?乃至到了2020年核心业务才开始盈利?

虽然滴滴在大众认知中属于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盘活了闲置资源,提升了出行效率,但在严格意义上,如今的滴滴并非颠覆性创新产品,其本质只是提高了打车效率,优化了出行行业,属于伪共享经济。顺路拼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比如滴滴的远程特惠,但"顺路拼车"也只占滴滴网约车服务的一部分,滴滴大部分业务跟传统出租车行业有很大的重合。

因此在大众的认知和滴滴实际运营过程中,网约车的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出入,在某些被大众忽略的环节,滴滴需要持续付出额外的成本。

网约车受潮汐规律的影响,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用户和自己的需求并不统一。网约车平台拥有大量的全职司机,为了防止司机因为用户不足而放弃全职,为了让兼职司机利用闲置资源赚取收入时能及时接到订单,滴滴需要通过对司机返还补贴来平衡全职与兼职司机的利益纠纷。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