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另一个高频使用场景,什么汽车大屏幕,车联网等概念早已满天飞,可是应用场景或者商业物种却并未泛起涟漪。令人始料未及,率先崛起的竟然是车载便利店,再通俗点就是网约车上卖零食或者日常用品。
车载便利店虽然一点不科技,不物联网,甚至还有点low,但是却并不影响它的火爆,消息12月5日,车载便利店“魔急便Mobile Go”获125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金沙江创投领投,王刚等人参投。目前,魔急便已在杭州投入市场。来自深圳的GOGO+,据悉已获得千万级人民币的个人天使轮投资,等等。
车载便利店走俏,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垂直狭小的消费场景下,其天花板又将有多低?
盆景式新零售:难长成大树却最容易成活
据媒体报道,魔急便是这么个玩法:司机加入方面,申请司机需为滴滴平台合规司机,并交纳车载盒子(Mobile Go Box)保证金299元。在完成一系列线上审核后,即可到线下站点激活并领取货品。
司机本身并不直接购买货品,平台根据系统补货功能,推送给司机补货信息,司机即可依照信息指令补货。作为产品的销售场景,司机每日可获得销售总额的20%的提成。魔急便官网显示,司机每月可获得额外500元的收入,包括提成收入、梯度奖励及资产维护费等。
在志刚看来,车载便利店是典型的“盆景式新零售”,场景小导致单品种类有限,市场空间小,不是所有车主都会选择进入该行业,也并非所有乘客都会选择在乘车中购买商品,因此行业总量并不大,典型的盆景。
车载便利店依托,封闭场景+流动人群+高频消费+基于数据的精细运营能力,将零售的最小颗粒从之前的便利店更推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站在用户角度,通过更加精准的SKU组合、更加快捷商品获取,高效的支付方式,创造了新的用户价值,是有效的扩充了零售场景种类。
翻看近两年的零售行业,线上早已被阿里,京东等巨头垄断,但是依然不影响新锐独角兽的崛起,比如拼多多,云集微店等公司,依托社交红利,迅速占领市场。再看线下,苏宁,万达等商超占据线下入口,靠体量上与之抗衡,毫无胜算。
面对重量级对手,要的不是打败而是弥补。因此新的零售创新路径应该是:线上社交化,线下场景化或者满足用户即时性、标准化的需求。拼多多等公司弥补的是电商中的社交短板,进而崛起,线下零售店,要弥补的是及时性需求。因此,车载便利店的大方向是对的。
文章TAG:零售 便利店 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