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跟进事件后处理,跟进到没人关心这事儿,跟进到底。
我们常常觉得,好不容易把一个危机混过去了,怎么还要自己来重提,那不是重新吸引注意力吗?没错,在传统媒体时代,确实是这样。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危机处理的进展一定会有媒体跟进,只要这件事情值得关注,那相比之下当然是你自己公布更加有利;如果事件不值得持续关注,媒体没有兴趣继续调查,那么你自己进行公布就是绝好的后续传播的机会。
个人建议奥迪,应该让二手车部门对这些车辆形成跟踪,尽可能让这批车在二手车转卖中流回奥迪二手车来处理,并按年定期对这些车的情况进行反馈。这样的后续处理做法,每一次都是一次强传播。
所谓“三不做”,第一就是不对确定的事实妄图隐瞒。
对于任何一个危机而言,我说的是任何,妄图隐瞒是企业最终陷入道德困境的唯一根源。中国式的教育模式,特别盛产没有担当丶乐于和稀泥的人种。所以,对于很多人而言,面对一个事儿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亲娘嘞,这事儿咋能对付过去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于是成了危机公关的第一要义。如今,目的当然没什么变化,但是路径变了。隐瞒丶遮掩丶搪塞的结果必然是更大的危机,而只有坦诚丶开放才是迅速化解危机的态度。
第二就是别再各种删稿了,花不花钱都别。
有些话咱今天不妨摊开来说,追求媒体闭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公关,特别是危机公关的思路需要随之调整。在这次的奥迪事件中,新闻的首发源改联网在事后声称,奥迪曾试图通过收买让他们删除相关报道。而奥迪相关人士则否认有这样的事情。这事儿咱无法定论,但不论有无,胖哥都建议车企以后都别再干各种让媒体删帖的事情了。
一来,删了也没有意义,已经形成传播的内容,在互联网基本无法被清除;二来,删成或者删不成,都意味着让外界观感更差的二次危机;三来,这样的做法,让品牌完全丧失了转危为机的任何机会;四来,现在社会化媒体的属性决定,如今的媒体就好像帆船在大海里航行一样,不怕顺风大,不怕逆风大,就怕风平浪静。没有开口的机会最是难受,人家不怕你经得住骂,就怕你没有后续反映。
这里免费跟大家分享一个电视台调查记者的操作实录。电视台调查某违法排污的化工厂,晚上深更半夜排污现场,出镜记者带着摄像突然出现,抓现行。这个时候,被抓的企业当然会第一时间通风报信,希望能搞定。一般来说,“搞得定”的企业电话会打给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甚至公安部门。而经过前期深入调查的记者,早就把你这家企业的各种关系网摸排清楚了,另外几路摄像早就跟定了相关人等,就等着他们各自表演呢。待到各路人马纷纷发现自己上了套,那慌张之下,口不择言,甚至大打出手(记者就怕你不出手,你不出手片子就不算最好看,所以会各种言语相逼丶相激),这才有了我们在电视新闻中经常看到的那种让人一边笑丶一边骂的好稿啊!虽然,我大车圈的多数危机,并没有到这种恶劣违法犯罪的程度,但是里面的道理,那是一样儿一样儿的呀。
所以,现在的媒体生态,如果你觉得出现了针对你的不实报道,宁愿打官司,也别想着私了,你倒是想一了百了,结果真就是完了完了。
第三不做,就是别再用正面负面来衡量公关的功过了。
在危机公关中,我们看到过大量滑稽的案例,比如大家一定还记得的“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造成这些滑稽结果的,不是某个站在前台的人水平低丶智商低,而是事件发生之后,负责处理危机的人心中的纠结。造成这种纠结的,就是用正面负面的简单逻辑来衡量个人得失功过的体制。这样的体制,在一个信息对称的时代尤其要不得。得失心最终会让当事者在各种利益交缠之下,做出各种穷形尽相的动作,在这个时代,这简直是媒体的福利。在这个某个经销商的偶然行为,都会被炒作成一个品牌整体的危机事件的时期,如果负面就意味着责任,那么公关总监这活可真的不用干了。
这“三做三不做”,或许车企公关们会说,你说得倒是轻巧,具体到每件事情,哪里有那么轻松?其实就是这么轻松,不轻松的是大家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机制而已。
最后我想说的是,奥迪的这次“泡水”事件,企业方面处理上虽有瑕疵,但我仍然为其点赞,如果这就是车企未来处理相关事件的时间标杆,那么我大车圈一定会变得更和谐。
文章TAG:公关 危机 危机公关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