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开发者和企业几乎拿来就能满足基本的需求,部署十分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

而在冷启动完成之后,智能对话的能力PK就转移到第二个阶段:精度的上限能到多少。

90%只是开始,100%只能无限接近。百度智能对话引擎目前已经能实现95%的精度(即机器与人对话,95%是成功理解和互动的),注意,这不是普通的指令式语音互动,这个数字已经在智能对话领域已经远远高于多数玩家。

值得一提的是,精度从冷启动到向上优化的过程,本质上是长尾的过程,在频繁、大量的对话可能性之外,不断覆盖那些出现频率不高的内容。而这一过程仍然需要人力完成数据的归纳、标注等动作(等于教会机器新鲜词汇或词组的现实意义)。

百度大脑智能对话引擎不仅在做AI的事,还帮助这种“人力”的节省。其DataKit等产品能够大幅提升样本生产和标注效率,官方称能把效率提升8倍(从16人/天到2人/天),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需要啃食数据的AI发展所自带的人力瓶颈问题。

3、应用上,拥有典型场景并继承百度开放特质

除了具体的数字,在实现场景上,百度大脑也在百度引以为傲的开放特质下,完成了多个典型场景的敷设。

目前,百度智能对话引擎已经在智能客服(中国联动、南方电网、东方航空、浦发银行、广州银行等)、消费电子(家教机、伴学机器人等)、车联网(Apollo、小度车载OS平台等,涵盖上汽通过、福特等车企)等核心应用领域进行深度应用。

这些典型场景一方面是百度大脑智能对话引擎的实力证明,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外延的场景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引擎”的多面适用性,积攒推动更多场景前进的“马力”。

在BAT甚至整个互联网的竞争格局中,百度“最开放”的优势仍将保持下去,更多对智能对话有需求的开发者、企业方将能获得平等、便捷的开放生态。

百度大脑智能对话生态这趟车,还会有更多“乘客”,这种预期下,把平台定位为“引擎”也就顺理成章。

强化“引擎”的生态推动力,百度大脑未来的三大看点

成为“引擎”不意味着结束——现实生活中的引擎往往都在追求更强的推力、更低的油耗,智能对话“引擎”也不例外。

要让“引擎”获得更强的生态推动力(也意味着百度获得更强的竞争力),百度大脑还需要在这三个层面突破升级的关卡:

1、普惠化:让高可用性智能对话实现低门槛获取

AI终将成为全社会的基础设施,智能对话的普惠化将是这个庞大基础设施体系的一部分。

而技术的普惠化,往往又与技术的深度背道而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百度  智能  定制  升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