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ICU凉凉是必然结局
归因很重要,在声讨996工作制的理由中,我们可以看到主流的归因是在于企业文化偏激和管理效率低下,外企往往被拿来作为参照的对象,而指责对象则具体到某些无良公司或者某些无能管理人员。笔者不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但从整体上来看,这最终还是整个市场博弈的结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可以说是中国市场自由度最高的行业了,这里都是民营企业的天下,诞生了一个个传奇故事,伴随着一个个涌动风口的,也是资本的接力棒,在这里,资本、人力、市场、用户多方的角逐最为精彩,也相对最具市场化的公平,宏观调控在这里很少出现,政府的手也很难干预。
在一个自由市场,996在互联网的普遍出现,就不能简单粗暴地归在某一群人的身上,这是市场多方博弈后最终呈现的结果。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原因就是,在人力招聘市场,互联网早已逐渐进入买方市场,在企业方面前,求职人员是不具备足够的议价权的。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中国互联网20年来狂飙突进留下来的后遗症,尤其是移动时代开启后,在风口经济的催熟下整个市场加速度明显,无数创业公司前赴后继,在吹大泡沫的同时,也创造了无数新的就业机会,加之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诱惑,无数人才涌进行业。
在一个风口接一个风口的大环境下,即便无数公司死掉,也会有新的公司诞生,给就业人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跳板,所以即便不如国企事业单位稳定,但在整个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从业人员是有安全感的,因为技术经验都会带来个人价值的稳定感,在抢人大战中,还形成了“跳槽即涨薪”的潜规则。
但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甚至连行业都会消失,从移动社交到O2O,从网贷P2P到手游,从无人货架到共享单车,办公室资源、带宽资源可以跳出行业回到整个大市场中循环使用,但人力资源怎么办?没有企业来接盘了怎么办?裁员潮下,市场的人才供给充足,而企业方需求有限,996的工作你不做,多的是人抢着做,在生存面前,其它都是浮云。市场无情,但市场规律就是如此,起码从市场角度出发,这个问题还不以求职者的意志而转移。
既然结果已经注定,相比各方观点更值得玩味的,是996早已普遍存在,为何才在近期突然爆发大规模抵制运动?
文章TAG:高薪 能力 职场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