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加速器,看腾讯ToB生态的点、线与面

文|李永华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几天前,已经到第三期的腾讯AI加速器在北京搞了个复试,1500个初试项目中选出的150个项目争夺最终的50个位置,参与项目覆盖医疗、智慧城市、金融、政务、工业等多个产业细分赛道,以及5G、航空航天、机器人、IoT、音视频等前沿科技赛道。

这似乎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但放到BAT语境下并不一般。

仅仅半个月前的5月31日,百度与东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称将在医疗健康、智能城市等关键领域合作;

在这四天前,阿里36亿元入股北京千方科技,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称将展开“深度合作”;

这些看似不太相关的动作背后,BAT在产业互联网这件事上正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推进:乘数效应下的倍速扩张。

BAT的倍速扩张:加速别人的同时,也在加速自己

腾讯特意给似乎只是一次“选拔活动”的AI加速器三期复试定了一个“主题”,即“科技驱动,产业加速”。

从AI加速器的玩法来看,这个主题倒不难理解,利用手头的技术、资本、专家能力等资源帮助具备一定基础的创业企业更快发展。

只不过,与二期不同的是,其AI加速器项目走到第三期中间经历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归置到了腾讯CSIG板块下,属于其“云启智慧产业生态平台”所宣称的“产投”、“产孵”、“产服”、“产培”四大引擎中的“产孵”主力之一。

从CSIG承载的“大任”来看,腾讯加速这些创业企业,其实也同时在加速自己的产业互联网落地。

这从AI加速器一些项目就能很明显看出。

例如,从公开资料看,初试后的明星项目深圳洲斯移动,其冷链IoT整套解决方案已经拥有海底捞、京东物流、顺丰冷云、G7、国药物流、澳柯玛、力统冷链、深国际租赁等传统产业客户;

做矿山自动驾驶的北京踏歌智行,其智慧矿山、绿色矿山等玩法,已经拥有国内外众多矿用车企业及大型矿业能源集团客户;

……

类似的案例还有更多,那些“在服务于B端”的企业,成为腾讯AI加速器孵化的主力。

与这样的“手里已有产业资源”的企业合作,其直接结果无疑是产业互联网在各大产业里渗透、落地的速度更快,单个合作案例从“1对1”的累加,变成“1对1对N”的拓展,行业辐射能力实现倍速增长。

腾讯越努力孵化这些本身就可以视作“产业互联网推进者”的企业,它自己的“ToB大计”就越要快上几分。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腾讯  资源  案例  B2B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