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次在社交上的用力方向是让短视频内容拥有更强的社交属性。一般的短视频更多的还是通过内容本身与粉丝产生互动,并带动社交需求,但往往存在窗户纸不能捅破的情况,让社交的行为弱化且单向性弊病突出。

但动次的内容裂变玩法让社交互动有了链式的关系结构,第一层是用户在二次创作时与原生内容作者形成的社交关系,第二层是用户在传播自己生产的内容时,通过挑战、加入、取代等玩法让短视频内容创作具备了双向互动性,从而摆脱了“无人社交”的被动性尴尬。

在这两层社交路径之下,当用户对优质的原生短视频产生创作欲望时,用户必定会先变成原生创作者的粉丝,然后再扮演新的创作者角色。这个过程让动次社区内创作欲望强烈的各类用户拥有了更频繁的社交机会,并且基于在音乐内容上产生的共鸣,这种社交更有效也更具体。

不论是LIKE短视频的“技术流”思路,还是动次的“多格”和“裂变”玩法,都是通过内容创新来激活短视频深层和多元的社交属性。事实上这是目前不少短视频平台,甚至是一些巨头不擅长的,或者说有所忽略的。况且根据短视频用户的多样化口味,有趣的玩法始终是一个可以深耕的点,好玩的东西永远不会冷场,用户也会保持很高的社交活跃度。

短视频多样化需求渐显,突围者前路光明

短视频行业虽是巨头环伺,但也并非没有施展拳脚的空间。从动次、咪吱传媒、LIKE短视频等来看,他们目前的模式和发展现状已经说明了一定的问题。纵观辉煌的互联网历史,巨头可能会一手遮天,但创新的种子一直在各种土壤下发芽。

一个对中小平台比较好的消息就是,他们正在通过这种差异化的尝试为自己的护城河蓝图添砖加瓦。正如动次做音乐,咪吱传媒做母婴一样,我们的确看到了用户不同的需求。可以说,用户对短视频细分需求的不断清晰使得这些平台拥有了更大的突围可能。

这些中小平台的突围,一定意义上也告诉了我们,巨头不是可怕的看门人,他们或许面目狰狞,但真正决定出路宽窄的还是自己。况且短视频这片土壤还在不断向外扩展,中小平台仍然有机会拥有自己的一方水土。

从现在这个节点出发,我们可以想象这些突围者的未来之路。一方面,从市场环境出发,短视频红利的不断释放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即使是佛系发展,也能蹭到一些流量红利;另一方面,从平台自身出发,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或许比较远,但是有所突破成为这一领域的独角兽也不是不可能,这也是最好的结果。

虽然短视频格局的最终结果距离我们可能还很远,但重点在于当下这些突围者们已经为短视频生态作出了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短视频才不至于在巨头扎堆的竞技场中变得高度相似,而是五彩斑斓。我们也希望,他们在充满隐忧的短视频盛世下,做持久的破茧勇者,为短视频的多样性生态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巨头  视频  短视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