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就像消费互联网的下沉战场,各路玩家依据原先优势进行下沉布局。云服务商们的过去积累决定了它们迈出边缘战场的第一步,从这个维度来看,优势是它们选择的围墙但同时也是具备较高壁垒的优势资源。

2.盯准边缘计算对手所处的行业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在边缘战场中非常适用。

硬件厂商做边缘计算,总有没有做的企业吧?互联网公司做边缘计算?总有纯to C的互联网公司吧?因为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具备进军B端的精力和本钱。

在时下的消费互联网竞争中,面对技术赋能的潮流,云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逐渐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技术赋能已经成为C端和VC端宣传的重要筹码。但阿里背景的下沉“代理人”不会使用腾讯云,腾讯反之也亦然。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任何一项可以作为支撑性技术的产品在发展过程中,“中立性”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而在边缘计算上,以华为云为例,虽然它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但它的平台做得再好,oppo和vivo会用吗?它们都是手机制造商,是竞争对手,用对手的技术服务平台,数据安全方面会有很大顾虑,这时候,传统云服务商会是它们更好的选择。

9012年了,没有人会怀疑上不上云,关键是在哪加上云。

边缘计算的场景其实一直有一个特点,就是个性化。譬如开车场景和居家场景明显不能用一个普适性原则一并概括,边缘计算平台寄生硬件自身的构造、工艺、使用方式都大相径庭。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可能什么也抓不到。因此,对于云服务厂商而言,一定有自己覆盖不了或者很难覆盖的场景。这时候就需要把握住自己的优势领域以及准客户较明显的领域(对手领域),尽可能的在这些场景中树立自己更专业更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同样水平的边缘计算服务平台,品牌这时候会起到关键作用。

这其实与奥卡姆剃刀定律所表达的意思类似,讲究“简单有效原理”,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由此可以衍生出两条不同的发展态度:

1.对于优势领域以及准客户较明显的领域,要试着去追求垄断,这会是自己的“大本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2.对于其它的增量场景,主推多云架构的解决方案,允许自己与其它云共存的情况,弹药确立自己某个维度的优势,因为企业可能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或许基于一些特殊原因考虑,并不倾向与单独一家平台合作。而边缘计算平台的包容性,给予企业客户足够的使用弹性,同时也有自己在某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这样不容易被抛弃。

总而言之,对于云服务厂商而言,相对于集中式的云服务1.0时代,分散式的边缘计算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竞争环境。而且不只需要考虑B端情况还需要考虑C端,但同时,这也是它们成长成为更大体量更大影响力公司的契机。因此,在产业的萌芽期一定要找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姿态,确立合适的商业模式,迎接未来产业互联网的爆发。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计算  服务  云服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