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边缘计算这个新兴产业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边缘计算联盟ECC针对边缘计算,定义了四个领域:设备域(感知与控制层)、网络域(连接和网络层)、数据域(存储和服务层)、应用域(业务和智能层)。

从设备域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终端与人接触的触点。先有设备才能采集视频、音频、语音、文字等信息。而网络域是指在网络域中部署边缘计算,实现各网络协议的自动转换,对数据格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传递。而在数据域包括终端数据的实时处理,提高对信息收集反馈的效率,缩短反射弧;其次是数据优化,过滤垃圾信息,提高数据的精准度。而应用域是指边缘计算提供属地化的业务逻辑和应用智能,在离线时也能正常运营。

四大领域涉及收集、网络、储存、传递、通讯响应等多个环节。对于云计算厂商而言,网络域、数据域和应用域都没有问题,因为这三个方面更强调技术服务的过程和反应,这是它们的优势。难就难在设备域上,事实上,就如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任何软件服务都必须寄生于硬件当中才能接近用户类似。对于拥有领先边缘计算的云计算厂商们难得不是中间的一系列技术,而是终端的数据收集,也就是设备域。

边缘计算的蛋糕太诱人了,或者说边缘计算背后的物联网太诱人了。2019年以来的边缘计算市场似乎就一直处于一种混战般的“大乱斗”状态。云计算公司在做,硬件公司在做,电信公司在做,互联网公司也在做。

或许有人会说,它们的技术不如专业的云计算公司。但心理学上有个规律,叫“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固定印象后,还会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如果过度强调技术端很可能就进入了一个晕眩陷阱,再牛的技术也得英雄有用武之地才行。而且单从技术端来看,未来可能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子:

*让我们看看边缘计算市场中非传统云计算企业的一些代表,硬件厂商中的英特尔、戴尔,安防的海康威视、大华,CDN巨头中的Akamai、网宿、CloudFlare,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很多大型企业孵化出来独立经营的子公司。

这些企业在所在的专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本身就已经是很成功的企业,做出相对成功的边缘计算产品也不是那么奇怪的事。而且术业有专攻,每个公司生产的东西不一样,凭借自己的专业性,产品设计可能更接地气。

*美国当代技术哲学家芬伯格说过:技术的开放是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技术福利,而非打击技术的商业价值。而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当中,算法、算力、数据,也只有数据被认作是真正的壁垒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计算  服务  云服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