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互联网的他山之石,如何帮云服务厂商攻破边缘计算之玉?


时下,在消费互联网的世界当中,从文娱、资讯到电商、物流,下沉市场的争夺绝对是时下to C企业们竞争的着力点。

而另一面,在产业互联网的“大陆”上,同样有一场下沉的战争正在打响,云服务厂商、传统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CDN厂商等企玩家围绕“边缘计算”这个企业服务领域的下沉市场展开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集中式云计算一直被企业服务市场所推崇,但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深入,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集中式云计算的局限性逐渐放大开来。而边缘计算可以对其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云服务的2.0时代。不过对于云服务1.0时代的“土著”(譬如浪潮云、金山云、青云等)而言,能否做好“下沉”或许仍存在很大疑问。

分布需要寄生载体:云服务2.0更强调场景渗透


春江水暖鸭先知,不得不说,云服务厂商们对趋势衍化的嗅觉是灵敏的,就目前来看,行业的主要玩家已经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边缘计划。

浪潮方面,保持浪潮云布局工业互联网的逻辑,即采取“平台+生态”的模式,基于自己的云化网络开放架构,支撑垂直行业的数字化,打造云网协同开放架构。

金山云过去与小米之间的协同效果还没有那么显著,但在物联网时代,边缘计算兴起,金山云采取“平台+硬件”的形态,一边是支持在边缘运行定义的容器镜像容器云平台KENC,另一边则与小米强大的终端硬件产品结合。

青云方面,给自己的定位是“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针对企业需求推出了九大产品品牌,输出软件进行ICT服务,通过云模式构建ICT系统。

不难发现,云服务商们布局边缘计算的路径其实就是依托于自己原先云平台的技术积累,因为构建边缘计算更多是强调它跟云平台之间的云边协同,其核心理念概括就是云计算向下延伸,让用户侧的设备就近接入云,用户业务就近处理。

然而,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极其复杂,碎片化特征明显。如果只是掌握云的关键技术就能实现由集中到分散的渗透,那么就不可能衍生出这么多布局边缘计算的企业。边缘计算处于发展初期,任何具备一项产业特质的企业就等于拿到了行业的“入场券”。譬如现在安防和一些交通行业落地边缘计算的比较容易,通过摄像头结合AI能力实现边缘侧识别,所以海康威视、大华等原先在人们印象中与云似乎并不搭边的企业也具备相应的入场资格。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计算  服务  云服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