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不曾布局与其行业的流量周期属性以及巨头生态协作效应有关。对于巨头而言,投资的核心逻辑是对自己的生态体系有所帮助,能产生协同效应。在线招聘行业对于巨头来讲,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自己的生态体系,而且很难形成垄断,不论是战略投资还是财务投资,意义不大。
行业内没有绝对的巨头一方面是,招聘行业的马太效应并不强,永远没有收官之作。大玩家可以很好地生存,小玩家活的也不错,毕竟对于求职者,多一个渠道多一份获得匹配工作得可能性。
另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内新的模式迅速诞生,迅速被资本催熟。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拉勾、周伯通,还有专做程序员的100Offer、专做硬件的硬聘网、专注服务业基层岗位的斗米、做后端SaaS的金柚等。美国人才市场有一个市值300亿美元的公司叫LinkedIn,日本人才市场有个市值300亿美元的公司叫Recruit,而中国呢?所有的招聘类公司市值加起来不足百亿美元。
行业里其实是没有时间和空间让一家公司成长为“巨头”,“平台垂直齐飞”的局面和今天的印度电商十分相似,资本推动行业的发展,吃掉既得利益者的份额,把行业影响扩大到更深的范围。同时,整个行业迅速迭代,各种模式验证、迅速催熟。
三:盈利模式不够“互联网化”
传统互联网招聘的商业模式无非是账号收费、广告收入、下载简历收费三种模式。人均ARPU不高,而其中广告收入乏善可陈,主要还是靠收取B端企业的会员费。
工具类产品变现模式的不同,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看来,与用户的参与度密不可分。大致分为两类:重参与度,轻参与度。对于万能钥匙、墨迹天气,用户端的价值就是单纯的流量,一个IP而已,而在线招聘用户流量价值只是其表,深层次的是自己劳动归属权的让渡,对于B端用户价值极大,因此可以直接通过B端会员制年费形式变现。
招聘这一个流量引入和流量转化的过程。所谓“流量引入”,就是要广开资源,使用各种渠道组合,有足够多的应聘简历,行内叫sourcing;而“流量转化”,是希望能找到精准的候选人,并成功引进,是一个候选人和职位动态匹配的过程,业内也叫Matching。
上文我们分析了招聘行业用户活跃度极低,流量获取成本高,广告投放不足,核心靠会员形式,虽然能够获取一定利润,但是会员费的形式比较偏传统,不够互联网化。对流量挖掘的不够充分,只是将人聚集起来,然后将劳动所有权让渡出去而已,聚集起来的用户并没有充分挖掘,典型的资源浪费。互联网招聘行业的市场无非分为中低端和中高端两种。前者数量庞大,但趋于中低端,这些市场重点体现了在线招聘的真正价值和存在意义。同时,通过专业的咨询和就业指导培训等附加增值服务,也可以提升在线招聘的商业变现水平。
文章TAG:招聘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