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中国Space X”标签的民营火箭陆续上天,突破还是噱头?

贴“中国Space X”标签的民营火箭陆续上天,突破还是噱头?

​ 今年以来2家民企先发射的亚轨道火箭

另一种则是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其主要用于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看起来都是“上天”的火箭,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而事实上,探空和运载火箭的区别大得很。

探空火箭一般是结构简单的无控火箭,主要用于大气观测、超音速试验、人工增雨等。其技术要求主要是保证在大气层内飞行稳定,达到预定的探测高度和减少弹道顶点和落点的散布。

运载火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天载具。技术指标包括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载荷物适应能力和可靠性等。其结构也更加复杂,组成部分有箭体、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称为运载火箭的主系统,此外,箭上还装有遥测系统、外测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等。

长久以来,中国民营火箭的企业一直试图像 Space X一样做属于自己的火箭发动机,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工厂量产运载火箭,以顺应多层次的“太空运载”的市场需求。而据国泰君安的研报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将达到8000亿元。从市场来看,最受企业追捧的应该是运载火箭。

团队精英、资本加码,中国民营火箭有着Space X的背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团队建设到政策背景再到核心技术,现在的国内商业航天场景越来越有向美国看齐的征兆。资本如果想要在太空领域里捕捉到一只独角兽,现在是最好的入场时机。

1、团队的成熟度,它山之石是否真的可以攻玉?

在人才战盛行的今天,新型企业内人才的流动亦是旁观者最能得以窥豹的那个竹管小孔,不少资本在场外观望也是因为民营火箭企业的人才要求太过特殊。

在大众的认知里,航天是个门槛极高的行业,恐怕只有国家才有能力去触碰。的确,与世界商业航天来比,我国航天“国家队”的能力不容小觑。目前,世界上掌握了航天器发射与回收技术的国家仅有三个,即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依托于我们国家航天的基础非常扎实,坚持独立自主地研发技术,从我们国内的人才,到我们的工业体系,航天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人们对国家队充满信心,却不见得会待见民营火箭,即便在外国有Space X已经证明商业公司也可以做火箭,但在普通人眼力,民营火箭似乎总差点意思。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突破  标签  中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