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创业者之殇:本地化差异

近日,据谷歌和淡马锡控股的联合研究报告,东南亚的互联网经济今年将达到5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也就是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市场用实际成果证明其发展潜力巨大,正式入轨曾被谷歌预测在2025年将增长3倍的跑道。(来自:雨果网)

互联网时代开始以来,东南亚一直是各国企业关注的地区。由谷歌联合参与撰写的报告显示其地区在线网民正在飞速增长期,同时如今东南亚市场和电商方兴未艾时的中国很相似:地域广阔,地理状况复杂,文化多元,基础设施落后;并且市场潜力也不亚于当年的中国,不仅拥有6亿以上消费者而且其经济增长和中产阶级消费者崛起趋势明显。

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各大电商巨头在五六个国家几乎同时“开战”,和国内电商平台混战有所不同的是,这是一场国际的电商巨头竞争,还把电商生态中的第三方支付、物流配送、核心技术输入到了当地。这场东南亚战事的激烈程度不用说也都可见一斑了。

夭折创业企业的真正“死因”?

有人说东南亚电商市场随着电商巨头平台的加入,市场的“鲶鱼效应”突显了出来,出现了一批倒在路上的企业:新加坡电商1030am暗淡退场、曾获唯品会投资的特卖电商Ensogo宣布自愿停止在澳交所(ASX)的交易活动、2016年4月,东南亚时尚电商Zalora正式确认已签约出售越南和泰国业务……

但是总的看来,虽然前有Lazada和Shopee,现在又有了Amazon,做综合型大平台没有机会了。但垂直领域机会还是有的,毕竟现在电商占整个零售的比重小,且市场上垂直类电商没有特别突出的。因此笔者认为这几家甚至更多的创业公司失败的最大原因并非巨头的“横扫”,更多是因为其不了解异域市场特色而导致判断不够准确。

一方面,电商业模式布局过于超前,时机不到。无论是唯品会投资的特卖概念的Ensogo、还是定位美妆、轻奢的1030am,都是主打品质电商消费升级。

但其实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除了新加坡,其他国家大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依然十分有限。在还没有满足其生活刚需的情况下,美妆、轻奢等概念的消费定位还为时过早,一些国际品牌由于市场太小根本不会进入这个市场不说这些以此定位的创业电商平台。

就像当年盛大集团陈天桥执意要做盛大盒子,那句“我卖光盛大的股票也要搞IPTV”言犹在耳,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陈天桥的战略本质是内容整合+智能硬件,也就是乐视以前、小米现在干的事情。但放在14年前,这种商业模式跑得太快了,就像这几家电商定位失败就是观念太快,快到四周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更没有路。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互联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