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蔡岳勋导演提及合约签订时涉及到植入广告,只是制片方强制违约加入了导演不同意的内容,那么当时的妥协或许只能有两种解释。一是合约只是一纸空文,最后还是强权为上,二是合约对权利归属并没有规定细则,导演只有知情权而没有决定权,如果是这样,那如今的结果还是有一半的责任在于导演的疏忽。当然说不定也有台湾导演赴内陆“水土不服”的原因。
总之,如今蔡岳勋导演多次强调,“以后导演合约里面一定会增加一条,所有的植入要怎么拍,我有最终的决定权”,可《深夜食堂》已经深受植入广告的负面影响,谁又该为这部作品负责呢?
其三,硬性广告植入最多算是差评如潮的导火索,其他诸如,剧情设计和人物刻画未能深入人心、演员挑选以及僵硬照搬日本版本等,同样是《深夜食堂》为人诟病的地方,这些问题应该是导演责无旁贷的责任。不过在采访中,将矛盾点引至娱乐圈的利益纠葛和广告商的目光短浅,这些外部作用并不能解释以上全部事由。
就像《太阳的后裔》也曾因为硬性广告植入遭受吐槽,可结果各方还是赚得盆满钵满,原因在于作品本身的出彩替其掩盖了部分负面作用,也就是说即使导演无力改变外部环境,也可以尽量从更为核心的内容方面弥补缺陷。
当然如若事实全部像导演所讲,制片方和广告商确实是罪魁祸首,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这场商业活动中,没有哪一方是真正的无辜者,要说无辜也只能是观众。
硬性植入广告背后的死循环
植入广告从无到有,从隐性到显性,从融合于情节到生拉硬扯,可以说是从侧面见证了影视行业商业化程度加深的过程。反过来讲娱乐圈某些现象的畸形成长,也无外乎是过度商业化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利益正在压制和淹没影视内容的艺术性,使这件事日益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因而牵扯其中的各方就成了商业主体,当然也包括普通观众。
从这个角度来讲,以利益为要素串联的产业关系决定了各方都不能置之度外,硬性广告植入就是个典型例子,而且从这件事可以发现在各种商业手段之下,这种相互关系逐渐形成了某种稳定的恶性循环,致使事态失控、怨声四起。
以这次的《深夜食堂》为例,最开始的责任人集中在导演身上,蔡岳勋意图“平反”后矛盾的焦点向上转移到制片人和广告商。其中广告商或许因为喜欢简单粗暴、又或许因为真的没有受到阻力,总而言之他们虽然是压力来源之一,但毕竟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制片方,所以作为平衡广告商要求和导演制作的主要力量,制片方似乎更需要为利益熏心买单。
文章TAG:爸爸 广告 粉丝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