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徒”泡泡玛特转身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因为那个蓝眼睛、嘟嘟脸的Molly火遍全网,让很多人认识到了盲盒经济以及其潜在的发展潜力,于是盲盒的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甚至小区门口的便利店,都要在周年庆的时候搞一次盲盒营销。

另外,盲盒经济如此火热的原因,也和主要售卖盲盒的泡泡玛特上市成功,并一举超越千亿港元的市值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如今泡泡玛特的市值大幅缩水,接近腰斩,让不少人开始怀疑泡泡玛特的能力,而前不久公布的首份年报,却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逐渐合理的收入结构

根据年报数据,泡泡玛特2020年的总营收为25.1亿元,同比增长了49.3%;调整后的净利润为5.9亿元,同比增长了25.9%。虽然有增长,但是相比前几年的增速,如今泡泡玛特却也出现了失速的状况。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期间,泡泡玛特收入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连续两年同比增长225%以上。另外这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60万元、9950万元和4.51亿元,其中2019年的全年净利润相比2017年翻了288倍。

而在这几年中泡泡玛特的高增速与其头部IP产品有着很大关系。2019年,泡泡玛特的Molly系列盲盒产品的营收为4.56亿,同比增长113%,占总营收27.1%。Pucky产品紧随其后,占比18.7%,两大IP几乎贡献了泡泡玛特总营收的一半。

只不过,这两个爆款IP在为泡泡玛特贡献营收的同时,也让泡泡玛特承担着过于依赖头部IP、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风险。但是新公布的年报中,这种单一的收入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根据年报,2020年有关Molly的IP产品为泡泡玛特带来了3.57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已经从2017年的89.4%下降至14.2%。另外,自有IP“Dimoo”以及独家IP“The Monsters”的销售占比明显提升,分别从2019年的5.9%和6.4%上涨到12.5%和8.1%。

这说明泡泡玛特已经逃离此前过于依赖头部IP的窘境,营收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优化趋于合理。然后辅以泡泡玛特不断加强的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提升自己盲盒产品的销量,为企业不断带来价值。

“赌徒经济”的转型

然而在泡泡玛特盲盒产品销量提升的同时,围绕在盲盒产品身边的“赌徒经济”却也成为泡泡玛特的标签。这也是外界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不看好泡泡玛特的最根本原因,他们并不觉得只依靠一时的好奇心和翻盘心理,可以让企业获得长久的发展能力。

但是对于泡泡玛特来说,这种赌徒经济的标签并不是最开始预想的,甚至连“潮玩”的标签都不是泡泡玛特最终想要的。所以泡泡玛特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呢?“一家以潮玩为载体的IP运营公司”,创始人王宁这样表示。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