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社群经济兴起,众托帮能否解开道德绑架的公益枷锁?

文/李东楼(微信号:lidonglou)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或共同愿景的人开始聚集起来形成社群组织,进行资源共享和互帮互助,从而产生商业价值。以微信为载体具有代表意义的社群有罗辑思维朋友圈和吴晓波书友会等;以微博为载体的则出现了电商人社群、明星社群以及高校社群等等。

而在最近,基于社群模式的众托帮为代表的互助保障平台的出现,又使得人们对于社群经济有了另外一层思考。按照众托帮的愿景,希望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在千万人之间缔造一个彼此约定并保证遵守的互助社群化平台,而平台上的众多互助计划都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会将运营及财务信息全部公开透明的公示。

与此相对应的是,之前媒体对于公益众筹平台利用道德绑架“骗取”人们同情筹集巨额资金等新闻多有报道,其中指出公益众筹项目当中的众筹项目作假、募集资金数额虚高、受助人支配善款情况不透明等等情况,这让人们一度怀疑网络上的公益众筹是不是都是“骗局”,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如何识别真假公益众筹项目的攻略贴。

那么,以众托帮为代表的互助保障平台能够解开公益众筹平台道德绑架的枷锁吗?能否颠覆现有的网络公益平台?东楼不妨来全面分析解读一下:

第一,互助保障平台上的助人者和受助者的关系平等,能够完全杜绝项目出现道德绑架。

实际上,目前无论是基于微博微信,还是基于网站平台上的公益众筹平台上的一些救助项目,有很多都是靠情怀或“道德绑架”来驱动的,这使得很多助人者有时候是心血来潮,有时候则是被情怀打动,并不是从自我利益出发的,显然这样的公益和慈善行为难以持久。而对于受助者来说,到公益众筹平台上进行众筹更多的需要将自己的“困难”详细的公之于众,甚至很多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帮助,放大自己的困难程度,编造悲惨故事,从而来博得大众的同情,这让很多受助者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也失去了尊严,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慈善现象。

而不同于现有的公益众筹平台的是,以众托帮为代表的互助保障平台则是将受助者和助人者两个角色合二为一,在众托帮上的会员之间是一种“风险共担,助人自助”的关系,会员既是助人者,也是受助者,会员以充值入会的方式最低投入10元就能够参与平台上的互助计划,一旦遇到困难,就能够通过申请在互助保障平台得到救助10万到30万不等的保障资金救助,这就意味着平台上的受助者和助人者的关系平等,不会出现道德绑架的情况。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公益  社群经济  社交媒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