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蓝绿厂取代小米,包装过的“低配高价”引来趋之若鹜的跟随,当喜茶、丧茶相继而出,成为朋友圈的一时风行,追逐审美、为情怀买单已成为常态,而这也意味着,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当下最火的《战狼2》为例,作为首次进入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的亚洲电影,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打破了好莱坞影片的垄断地位,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我国电影市场的人文特色,其中有两点极为突出地显示了消费升级下的行为取向。
一则,爱国情怀和强国意识的宣泄触动了国人整体的情感需求,这是物质追求之上的精神满足。二则,消费行为潜移默化地受到新媒介的影响,口碑效应得到扩大化演变。前者为消费内容,后者为消费动机,皆是消费升级的关键要素。
不过,就像共享概念被滥用一样,随着消费升级的无处不在,不免让人觉得这一概念在过度营销中已经有些超出其本身的内涵。简单来说,消费升级只是消费结构上直观呈现的市场结果,包含消费行为、心理和环境演变所造就的趋势,更准确的应该称之为生活变迁或是生活进化。
概念滥用,消费升级并不是万金油
消费升级的概念来源一直未有定论,可能最早由咨询机构发现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并称之为“消费升级”(trading up)。“消费者更加强调自身的需求和个人风格的体现”,波士顿咨询集团在200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解释如此。
时至今日,消费升级确实已经从消费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中渐趋凸显,更为直观的表现就是消费结构的改善,正在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升级,而这点正是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也许普通消费者还未能及时意识到这种趋势,但在投资人和创业者的鼓吹下,这点似乎变得触手可及,即使并非新中产阶层,触目所见的也与之息息相关。
比如星巴克的咖啡、网红店的丧茶,消费者为产品的文化和服务体验支付更高的费用已经成为常态,这是从基本的功能需求转移到精神需求。稍微宏观一些,从消费升级中应运而生的互联网新行业也不在少数,比如跨境电商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中产阶级对海外用品的强烈需求,而轻奢主义品牌成为奢侈品颓势的一股逆流,大部分原因也在于消费升级的动力。
但是消费升级显然已经超出了所能承载的市场空间,换句话说,当这一概念成为所有行业标榜的优势,可能意味着其内涵变得宽泛而空虚,从而丧失真正的
文章TAG:变革 商业 生活 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