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央视起诉的即刻APP,因祸得福了?

当下,通过微博热搜来查看热点新闻似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前些天,“央视网络起诉即刻APP”的话题排上微博热搜榜。热搜事件发生后,网民们开始热议,“即刻APP是什么?”、“是《即刻电音》的那个即刻吗?”......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弄清楚央视为什么起诉即刻,不少网友特地下载了即刻APP,想一探究竟。

才发现,即刻APP属于新闻资讯平台,2015年1月在上海成立。这个无广告植入、推送较为精准、专注于年轻人兴趣社区的APP,一时之间成了“宠儿”。即刻的受众年轻化,80、90后正是其潜在受众。

这次央视起诉即刻上微博热搜事件,对即刻来说更像是“因祸得福”了,短短一天时间即刻就增加了不少曝光度,大大提升了即刻的知名度。甚至有不少人调侃,“就算最后即刻给央视赔了500万,即刻还是赚了,因为央视黄金时间的广告费几近一秒一万”。

但是仔细揣摩会发现,已经发展了四年的即刻APP,我们为何依旧看不出它的变现渠道?问题出在了哪?

即刻的心结:弱社交、错失短视频风口

艾瑞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即刻的月度独立设备数达到了191万台,环比增幅是-3.3%。环比为负说明了即刻的用户是呈流失现象的。分析这流失的3.3%,发现原因还是出现在即刻自己身上,同时也是致使即刻APP迟迟不走商业路的关键性原因。

首先,社区交互性不强。

即刻的初衷是做年轻人的兴趣社区,与更多同好分享见闻与感受。分享即刻确实做到了,但似乎没有真正完成社区交流、社区沟通的属性。

对比微信等强社交软件来看,微信们的重心是建立用户之间的交流,以用户社交为中心去设计产品的功能。但即刻APP不一样,即刻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兴趣的推荐与分享上,其次才是沟通、交流的平台。换句话说就是用户将兴趣、动态分享到了某个兴趣平台,但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是比较薄弱的。

不难看出,用户之间交流性不强,或者说没有达到社区沟通的目的,都会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体验。用户得不到想要的需求体验,自然会流向下一个能提供强沟通的兴趣社区平台。同时,用户之间没有达成有效的沟通,亦会变相对即刻APP的变现之路造成阻碍。

其次,错失短视频风口。

抖音、快手的火爆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短视频市场站上了红利风口,就连微博也按捺不住在之前的最新版本中将短视频作为主要功能之一,只为能在短视频这块金池里掘到金。但是这些即刻APP似乎都没有看到?还是说已经看到了,但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短视频引入?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APP  精准  大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