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注册上市制的“科创板”,是A股对独角兽公司的表白

文李星

在第124届广交会闭幕后,很多外贸企业想办法赶到上海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哪怕门票已经一票难求。出于对国际贸易的敏锐,很多企业已经知道了广交会定位于“中国人商品走出去”,而进博会定位于“把国外商品引进来”,全世界的好东西再一波涌进国内市场。

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展,除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还包括唯恐落后的美国、日本公司,上海上一次组织这么大规格和规模的峰会还是世博会。

进博会召开处在中美贸易战陷入焦灼状态、股市楼市进入理性状态的关口,甚至开始弥漫着一股类似十年前的消极观望情绪。

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消息瞬间刷爆投资圈。

1

今年赴美股、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陡增,以致于人们调侃此前上市小锣都不够敲了换成了大号的。这些公司密集到海外上市既说明一线市场开始迎来了“钱荒”、投资人渴望早点通过上市的方式谋求退出。也是国内A股审核考试比较严格的无奈之举,“连续三年盈利并且总盈利额必须达到3000万”以及“同股同权”挡住了很多公司在国内的上市之路。

笔者在10月17日发表的《港股、美股上市敲钟声不断,A股为何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文中认为“当务之急还是A股能调整思路、放低姿态”,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注册上市制”而非“上市核准制”,以“低门槛、高要求、凭本事”的注册原则进行筛选,把发行风险交给主承销商,把合规要求的实现交给中介机构,把信披真实性的实现交给发行人,最终形成一批有品牌和市场信誉的中介机构及会计事务所。

其实,三年前上交所就已经提出并一直在讨论,虽然人大已经对注册制进行了授权,但在推行阶段有消息称可能需要延误多年,其顾虑的原因在于企业上市的门槛准入一旦放低,极容易造成鱼目混珠的情况,此前创业板就是前车之鉴,最终制约了上市股票交易的流动性,并没有收到理想效果。

在新开的“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也是A股快速推行改革的另辟蹊径之举。

2

11月5日下午,在定调公布了之后,财政部、证监会、上海交易所均对“科创板”予以发声,相应注册上市制的推进时间表已经展开。

科创板提出也标志着“战兴板”的结束,此前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的在上交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简称“战兴板”)的表述被取代。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公司  上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