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年时间,自媒体概念随着微信订阅号丶知乎丶钛媒体丶荔枝FM丶B站等平台的东风崛起,从一个个零星的尝试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参与到内容的创作当中,将自己的经验丶感悟丶评论分享给大众,而为此买单的用户和企业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媒体趋之若鹜?克莱?舍基的定义下的“认知盈余”可以找到答案。资深媒体人连清川将“认知盈余”解读为:每个人在成长丶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所接纳的信息或者知识往往超过了自己所能消费的数量,于是就产生了盈余。怎么办?要么分享,要么出售。社交网络,就是一个分享或者出售这种认知盈余的市场。
这些思想的分享和售卖过程中,内容的创作者获得了个人思想的传播和经济利益,在利益的反馈激励下,自媒体应运而生并越做越大。
自媒体生存状况两极化
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式下,自由职业者开始大规模的萌发,在微信订阅号这样的自媒体平台,自媒体飞速发展。前媒体人罗振宇的自媒体“罗辑思维”订阅用户超过400万,影响力超过;前资深媒体人徐沪生团队制作的自媒体产品”一条“获得数百万美元融资;更有媒体报道称汽车自媒体“玩车教授”,获得天使轮融资1500万元。自媒体的商业价值,可见一斑。
而在自媒体风光无限的另一面,则有着更多的自媒体成为了行业的踏脚石:仅以微信订阅号为例,目前市场上微信自媒体平台已经超过1000万,而真正有效运营的不足1%,大量的微信平台处于“假死”或者艰难运营的状态。大量的原创自媒体人在创作内容之后,立刻被营销号抄袭,原创者却投诉无门。更多的营销号经长期抄袭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成为了广告营销平台,辅助以阅读数造假等“灰色技术”,日进斗金。
自媒体聚合平台一道网联合问卷网发起的《自媒体人生存状况调查》显示,中国自媒体人在运营自媒体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包括受众需求难以满足丶传播范围受限丶内容生产成本高丶盈利方式被动丶抄袭成风维权难丶管理经验不足丶平台资源分散等各种问题。
似乎现在的自媒体,也和当年的微博一样,成为了“网络红人”和“营销号”的天下。如今兴旺成长的自媒体,会走上当年微博的老路,被小部分营销号垄断,最终走向衰落吗?
摆脱“网红”的怪圈
“网红”和“营销号”的特质,都是以流量运营为主——粉丝数量是评判这两类账号的唯一价值。由于评价维度单一导致“网红”自媒体大肆抄袭丶媚俗甚至发布色情内容来“吸粉”。这样的模式,不但贱卖了流量,更会受到平台的打压,形成一种如当年“草根大号”和“新浪微博”平台的尴尬关系。
文章TAG:媒体 自媒体 自媒体人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