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公司是停不下来的,国内消费市场每年都是20%多的增长,如果不开新店就意味着倒退。”邢加兴这样解释拉夏贝尔的扩张理念。
但就是在这些品牌享受时代红利,以门店加盟为核心增长驱动而疯狂扩张的那几年间,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06年Zara在上海恒隆广场开出第一家店开始,时代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国际巨头优衣库、H&M叩开了国门进入线下市场,电商的普及,淘品牌的兴起,线上市场也走向了繁荣。
当国际巨头以直营模式把控渠道,以供应链管理能力占领市场,当电商以亲民的价格将时下潮流的产品展现在消费者眼前的时候,这些品牌在干什么?
开店,疯狂开店。
毕竟,在开店就能赚钱的时候,谁愿意花时间研究市场的变化?当依赖市场红利就能活得很好的时候,谁愿意走出“资源”依赖?
“诅咒”随之而来。曾经帮助品牌抢占市场开出的店铺,如今,变成了拖垮业绩的累赘。
2018年财务报告上,营业额为41.3亿港元,同比下滑20.8%,毛利为20.6亿港元,同比下滑25.1%,经营亏损7.9亿港元,较上一年6.888亿港元的亏损额有所加大。这样的数据,堪称达芙妮史上最糟糕的成绩。
而鼎盛时170亿市值,截至2019年10月28日,只剩2.57亿港元。曾连续5年稳坐大陆女鞋第一品牌的“大众鞋王”,坠入深渊。
而“中国Zara”拉夏贝尔,2019上半年业绩也创下历史新低,营收下滑9.78%至39.51亿元,亏损5.71亿元。并且,旗下男装杰克沃克申请破产,总部大楼也上对外招租的信息。
“国民内衣”都市丽人今年上半年的预期利润下跌超过80%,这个2016年曾成为中国内衣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较其2015年巅峰时期的161.80亿港元市值相比,截至10月25日,已经只剩26.99亿港元。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副教授也说过:“这一批品牌的辉煌其实得益于时代红利。而后来,门店房租、产品更新逻辑都发生了变化,零售末端、消费者、营销等也越来越难以把控。”
沿着打折、关店的“旧地图”,到不了时代“新大陆”
李宁、安踏等同样是经历过“资源诅咒”的品牌,为何能够绝地反击,而达芙妮们却跌入了深渊呢?
这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看一下,当危机四起,以达芙妮为例的品牌是如何应对的。
相关公开数据显示,达芙妮在2012年的巅峰时期,存货期就已经长达188天,于是,开始了品牌促销之路,核心品牌平均售价下降3.9%。
一方面,是源于达芙妮已经将市场扩张深入到三西线城市甚至县城,在消费能力偏低的下沉市场,达芙妮一度采用低价促销的手段来吸引消费者。有消费者向螳螂财经反应,其所在的三线城市,开在超市出口的达芙妮,经常出现99元起或者买一赠一的促销活动。
文章TAG:达芙妮 李宁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