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人体湿气如何去除

去湿有很多种方方,有茶,食物,和刮痧拔罐等方法

人体湿气如何去除

2,湿气重吃什么祛湿

  体内湿气重大多数是因为饮食油腻和缺乏运动,那么湿气重吃什么祛湿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湿气重吃什么祛湿   1、冬瓜鸭汤   鸭汤可清热利湿,有句俗语叫“大暑老鸭胜补药”,便是这个道理。更妙的是,其经典搭档冬瓜也同样是祛湿利尿的好食材。吃的时候别把冬瓜皮扔掉,其祛湿作用更强。如果您觉得自己身体有点浮肿,或者是脾胃消化能力差,喝冬瓜鸭汤必有效果。   2、薏米红豆粥   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去湿、减肥功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山药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有“气死小人参”之称,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要加入大米同煮。   3、姜糖茶   吃姜也是化解体内湿气的`一种好方法。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   4、扁豆粥   扁豆又叫藤豆、沿篱豆、鹊豆、查豆,被称为“豆中之王”。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长夏时喝扁豆粥,有祛湿、健脾、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   6、鳗鱼饭   鳗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且极易消化,有“水中人参”的美誉。中医认为,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特别适合夏天湿气太重或人们食欲不振、身体比较虚弱时食用,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患者的良好营养品。   7、鲫鱼汤   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有助于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比较适合体内湿气重的人食用。选新鲜鲫鱼,处理后用油两面煎黄,再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   8、茯苓粥   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在湿度较大的地区,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药材。健脾渗湿以白茯苓为最佳。人们可在家自制茯苓粥服用,效果非常理想。   9、五花茶   五花祛湿茶是由金银花、木棉花、鸡蛋花等多味药材熬制而成,具有祛湿、清热功效,特别适合天气潮湿、身体湿气重的时候饮用。是很好的去湿气的茶,是由五种花组成,喝起来有花的香味。

湿气重吃什么祛湿

3,五花祛湿茶的配方材料

五花祛湿茶的配方材料有金银花、木棉花、鸡蛋花等。五花祛湿茶是一种茶饮,由金银花、木棉花和鸡蛋花等多味材料熬制而成,具有祛湿清热功效,特别适合天气潮湿、身体湿气重的时候饮用。适合身体湿热的成年人或小孩,其症状表现为胃腹饱胀,肠胃不适,食欲不振,口臭,头身困重、舌苔厚,大便稀溏。扩展资料:老年人不适合饮用祛湿茶。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虚弱,多数都会有阴虚、阳虚的情况,夏季尤其容易感到困倦乏力、缺乏食欲,有时候还会出现肠胃炎或类似感冒的症状。这是由于老年人体内正气不足,加之受到外界环境暑气和湿气入侵造成的。祛湿茶一般都有清热的效果,阴虚火旺体质的老人可以适量饮用。这类老人通常自我感觉手足心发热,心烦易失眠,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等问题。不过,绝大多数老年人阳虚较明显,本身“火力”不足,平时就有大便稀溏、受凉容易拉肚子等肠胃虚寒的情况,所以应当少喝祛湿凉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花祛湿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人慎喝祛湿凉茶

五花祛湿茶的配方材料

4,这是什么花五瓣白色有毒吗

瓜蒌请百度图片对照这种可以入药的,果实名瓜蒌,根名天花粉
没图你说个JB

5,祛湿茶配方大全

祛湿茶配方大全 祛湿茶配方大全,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的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湿热体质常常表现为头部沉重,下肢浮肿,而且老是想喝冷饮,十分的劳累,以下分享祛湿茶配方大全及相关资料。 祛湿茶配方大全1 1、玉米须绿茶:新玉米须30克、绿茶10克。玉米须加绿茶放入杯中、冲入250毫升开水、闷三到五分钟即可。饮用玉米须绿茶可以除湿气、清热利尿。 2、金银花茶:配方主要原料包括金银花10克、大青叶12克、茵陈10克、甘草3克。金银花可清热解毒、茵陈去湿热、对湿热引起的感冒有疗效。 3、茯苓薄荷茶:茯苓和薄荷加入沸水中、可加入少许蜂蜜、闷一到两分钟即可、饮用茯苓薄荷茶利尿去热气。 4、菊花佩兰茶:配方为菊花4朵左右、佩兰5克、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约需要三分钟左右。菊花清热明目、佩兰清热解暑。 5、咸柠檬茶:柠檬汁加入60度温水中、冲泡加入少许盐。饮用可以起到理气和胃解渴的作用。 6、海金沙茶:海金沙15克、绿茶2克。放入沸水冲泡、闷泡5分钟就可以了。该茶可以清热、解毒的功效。 祛湿茶配方大全2 1、香兰凉茶 配方比例 藿香9克、佩兰9克、茶叶6克 制作方法藿香9克、佩兰9克洗净,和茶叶6克一起放茶壶中,用500毫升开水冲溶,上盖闷5分钟,加入冰块冷却待饮。 功效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2、清热祛湿凉茶 主要成份:十大功劳,鸡血藤,蒲公英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适用于湿热引起的舌苔黄腻、腹胀纳呆、腹痛腹泻、肢重等症。最适合经常在户外奔忙或夏天感受暑热之病的人群。 3、清热去湿茶 适合用于肠胃湿热证: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口不好,腹胀或痛,口臭,口腔溃疡,牙肉肿痛,或有湿疹,皮肤瘙痒,大便硬或烂,小便黄,舌苔黄厚。 组方:银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克,火炭母30克,山栀子15克 ,绵茵陈15克,扁豆30克,枳壳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 4、健脾祛湿茶 白术50克、茯苓50克,甘草50,枸杞50克,贡菊50克,香橼50克(如是男性不加此药)。 5、荷叶凉茶 将半张荷叶撕成碎块,与中药滑石、白术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冷却后饮用,可防暑降温。 祛湿茶配方大全3 1、五花祛湿茶 做法: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g、鲜土茯苓、苡米50g。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本方搭配的五花茶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的功效,对于治疗及预防炎热夏季湿热邪气侵犯人体导致的头晕头痛、鼻塞流涕、肢体困重、咽痛声哑、食欲不振的感冒症状者有良效,同时也可作为夏季预防中暑的保健饮品。 2、陈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陈皮2克。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3、薏米茶 做法:将薏米挑选洗净、沥干水分,放入平底锅内,开小火,慢慢焙出薏米的香味。再把枸杞洗净,放入焙熟的薏米、冲入开水,浸泡5~10分钟。根据个人爱好,可以在煮好的茶内加入熟红豆之类的热性食材。 功效:薏米性凉,味甘,淡。《本草纲目》谓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4、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将买来的薏米拣出杂质,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枸杞茶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 5、茯苓薏米祛湿茶 做法:茯苓15~20克,薏米20克,生姜3片(视需求)。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一洗,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如果是舌苔黄腻的或者易上火的体质就不要放生姜),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差不多只有一碗水,倒出水趁热喝即可(第二次喝的时候,继续加一碗水,煮开后煎20分钟,一般可以喝三次)。 功效:此茶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湿气重的肥胖人群。茯苓还能用于治疗调理痰饮眩悸、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有一定的安神作用。若体质偏寒的,可以多下几片姜。糖尿病人不适合喝。 好啦,以上便是我对清热祛湿的茶配方大全的总结,相信很多朋友,看过了我的总结之后,能有很大收获,能做出更美味的美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健康,更有营养。中国的美食文化渊源流长,让我们把美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做出更加美味的同时,也要记得注意适量食用,不然会对我们的及健康起到反作用。

6,关于五花茶

五花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以菊花、金银花、葛花、槐花、木棉花五种植物的花为原料,分别经提取油料、膏料,制备纤维素包含物,花料坯加工,复加工混配、袋包装、灭菌工艺而制成五花袋泡茶。 作用:清肝热、去心火。

7,知道五朵花代表什么意思吗

5朵玫瑰代表 -- 由衷欣赏
你要看是什么花了
3朵玫瑰代表—— 我爱你 i love you!
5朵花的含义是:无悔 如果是5朵玫瑰:就是【爱你无悔】。因为玫瑰代表爱情。特别是红玫瑰。

8,谁知道这是什么花了开花是五瓣紫色的谢谢

中文名:巴西野牡丹别称:紫花野牡丹、艳紫野牡丹拉丁学名:Tibouchina semidecandra科属:野牡丹科蒂牡花属产地分布:巴西巴西野牡丹,常绿灌木,常绿小灌木株高约60公分。枝条红褐色,刚开的花呈现深紫色,开了一段时间的则呈现紫红色,两者相映成趣,其中的花蕊白色,小巧别致。在光照良好的地方,花开艳丽,可稍耐荫,但长势差。可采扦插法繁殖,春、秋两季为适期。性喜高温,较耐旱耐寒,耐修剪,花多且密,单朵花期4—7天,适于盆栽或庭园花坛混合种植,若多个品种混合栽种可产生对比强烈的层次不同的紫色。
中文名:巴西野牡丹别称:紫花野牡丹、艳紫野牡丹拉丁学名:Tibouchina semidecandra科属:野牡丹科蒂牡花属产地分布:巴西巴西野牡丹,常绿灌木,常绿小灌木株高约60公分。枝条红褐色,刚开的花呈现深紫色,开了一段时间的则呈现紫红色,两者相映成趣,其中的花蕊白色,小巧别致。在光照良好的地方,花开艳丽,可稍耐荫,但长势差。可采扦插法繁殖,春、秋两季为适期。性喜高温,较耐旱耐寒,耐修剪,花多且密,单朵花期4—7天,适于盆栽或庭园花坛混合种植,若多个品种混合栽种可产生对比强烈的层次不同的紫色。
紫丁香

9,春季养生有啥好的方法

  春天喝养生粥的好处   粥一直为中国人所喜爱且百食不厌,它水谷交融、柔腻如一,它介乎于汤、菜、饭之间,既有汤羹之营养,又有菜肴之美味,还有米饭之饱腹功能。早起喝粥,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为柔腻,使肠胃得以滋养。晚间喝粥,由于营养丰富又易消化,因宜亦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也不至于如吃其他夜宵而肥胖,且能帮助睡眠。   春天养生粥让你清润身心   1、胡萝卜粥:胡萝卜350在,洗净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早、晚餐服食或作午后点心。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变成维生素A,能保护眼睛和皮肤。患有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眼干燥症、小儿软骨病的人,食之很有裨益。平素脾虚泄泻者慎用本品。   2、芹菜粥:将芹菜连根洗净,每次用150春色芹菜,加水熬煮,取汁与梗米100克,同煮作粥,早、晚随量食用。《本草纲目》记载,芹菜与梗米煮粥,有 “伏热、利小便”的作用。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肝火头疼、眩晕目赤,有此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对降低血压、减少烦躁有一定好处。春季也是小儿麻疹多发季节,若及早发现,也可煮芹菜粥给小儿食用,以达到解表透疹的目的,此外,芹菜粥也颇适宜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孩童用。   春天养生粥帮你预防疾病   1、黑米润肠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牛奶黑米粥能“补益劳损、润大肠……春日老人煮粥甚宜”。先将黑米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新鲜牛奶半升同煮为粥。分早晚空腹服之。   2、荠菜粥:先将粳米10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沸,再加上新鲜的荠菜100克,同煮作粥,早、晚随量食用。荠菜富含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还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等,营养丰富,味道甘美。荠菜还有防治春季常见病的作用。
邓老凉茶春季养生三部曲——养肝、祛湿、防感冒 【养肝时机】:为何春季要养肝?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养生在于肝。春季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而春与肝亦属木,故春季通肝最合适。春季养肝得法,可保健康安寿。 酒后“肝”一杯——解酒护肝“清肝茶” 【祛湿之道】:为何春季要祛湿? 春季潮湿,湿气多了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继而产生内湿,致湿困,身体困倦、精神不振。 防潮不“湿”身——“五花祛湿茶” 【感冒起因】:为何春季要防感冒? 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气温多变,病菌滋生,容易感冒。 乍暖还寒防感冒——“清热解表茶” 为什么春季养生喝“健脾补肾茶”? 1、以肾养肝:五脏中肾主水,肝主木。试想一下一株缺水的木是不是干木,干木是不是容易起火?答案出来了,要想让我们春季之气——肝气得到很好的濡养,我们的身体就要补足冬季缺少的肾气,只有肾气补足了,才能滋养肝木生发肝气,从而使养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祛脾湿:春季潮湿,脾主运化,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继而产生内湿,健脾则能很好的祛湿防湿。 3、防感冒: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气温多变,易感冒,补肾则补阳气强体质,能有效防治感冒。 什么时候喝“健脾补肾茶”? 1、喝“清肝茶”去肝火后,喝“健脾补肾茶”,以肾养肝,让你心情更舒畅。 2、喝“五花祛湿茶”祛湿时,喝“健脾补肾茶”,防止湿气再侵,全身干爽工作更舒心。 3、喝“清热解表茶”待感冒好后,喝“健脾补肾茶”,增强抵抗力,感冒不再怕。
春捂秋冻。这是常识。 再者就是防止感冒,多吃胡萝卜。 防干燥,多饮水。 多吃水果,多锻炼,增强抵抗力! 别吃太辛辣的事物,与这个季节的性质不相符。 祝你身体健康!
多吃蔬菜,水果

10,五花茶是哪五花

何 谓 五 花 茶 , 即 利 用 五 种 不 同 植 物 的 花 蕾 或 花 朵 , 加 水 煎 煮 或 泡 成 茶 饮 用 , 以 达 到 预 防 或 治 疗 疾 病 之 目 的 , 便 叫 做 五 花 茶 。 查 实 , 中 医 药 典 里 的 五 花 茶 是 没 有 一 条 固 定 统 一 验 方 的 , 市 面 上 常 见 的 五 花 茶 , 多 以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鸡 蛋 花 、 木 棉 花 、 南 豆 花 或 水 翁 花 等 清 热 、 解 毒 、 利 湿 的 花 类 组 成 , 所 以 的 确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 消 暑 去 湿 、 预 防 夏 季 风 热 感 冒 及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作 用 。 可 惜 , 若 遇 到 冬 季 流 行 性 感 冒 或 外 感 风 寒 、 气 管 敏 感 咳 嗽 , 又 或 胃 气 痛 、 心 绞 痛 、 胁 肋 痛 、 月 经 痛 等 其 他 常 见 疾 患 , 上 述 坊 间 之 五 花 茶 便 不 大 适 宜 了 。 不 过 , 五 花 茶 的 方 剂 组 合 是 可 以 十 分 灵 活 变 通 的 , 要 将 上 述 五 花 茶 的 配 伍 按 需 要 而 作 适 当 的 调 整 改 变 , 例 如 将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水 翁 花 等 改 为 款 冬 花 、 旋 覆 花 、 素 馨 花 、 玫 瑰 花 等 , 便 一 样 可 以 五 花 茶 预 防 及 治 疗 各 种 疾 病 了 。 换 而 言 之 , 要 熟 悉 各 样 花 的 药 性 , 便 可 根 据 各 人 的 需 要 而 自 己 配 制 五 花 茶 了 。 为 了 方 便 各 位 自 制 五 花 茶 , 以 下 将 简 单 地 介 绍 一 些 常 见 花 类 的 药 性 、 功 用 、 主 治 疾 病 和 用 法 , 以 供 叁 考 。 金银花: 味 甘 性 寒 。 有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 疏 风 散 热 的 作 用 。 主 治 疮 疡 肿 毒 、 湿 热 痢 疾 、 外 感 风 热 、 咽 喉 肿 痛 。 用 量 约 三 至 五 钱 。 杭菊花: 味 甘 、 苦 , 性 微 寒 , 有 疏 风 散 热 、 解 毒 、 清 肝 明 目 的 作 用 , 亦 可 消 炎 、 利 尿 、 抗 菌 和 抑 制 皮 肤 真 菌 。 主 治 外 感 风 热 、 风 热 眼 痛 ( 结 膜 炎 ) 、 肝 阳 上 亢 吊 起 的 头 痛 ( 相 当 於 高 血 压 早 期 的 头 痛 ) 、 肝 肾 不 足 引 起 的 头 晕 眼 花 、 口 腔 溃 疡 等 。 用 量 约 一 至 六 钱 。 甘菊花或白菊花: 性 味 功 能 与 杭 菊 花 相 似 , 养 肝 明 目 的 功 效 较 好 , 常 用 於 肝 肾 阴 虚 引 起 的 目 暗 、 飞 蚊 症 等 。 野菊花: 味 苦 辛 , 性 凉 。 清 热 解 毒 的 功 能 较 其 他 菊 花 强 , 亦 具 有 对 抗 肾 上 腺 素 、 扩 张 外 周 血 管 、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治 疗 疔 疮 肿 毒 、 暗 疮 痤 疖 及 肝 阳 上 亢 引 起 的 高 血 压 。 辛夷花: 味 辛 、 性 平 。 可 通 鼻 塞 , 主 治 慢 性 鼻 炎 、 过 敏 鼻 炎 、 鼻 窦 炎 以 及 各 种 鼻 炎 引 起 的 头 痛 , 此 外 对 急 性 鼻 炎 亦 有 一 定 疗 效 , 是 治 鼻 病 常 用 药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款冬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止 咳 下 气 、 镇 咳 的 作 用 , 但 痰 作 用 不 显 着 , 是 临 床 上 止 咳 的 常 用 药 , 无 论 属 於 寒 热 虚 实 的 一 切 咳 嗽 , 要 与 肺 经 有 关 , 都 可 用 之 , 尤 其 是 伤 风 感 冒 、 上 呼 吸 道 发 炎 而 致 的 咳 嗽 , 本 品 可 谓 不 可 缺 少 之 药 物 , 因 此 , 治 疗 咳 嗽 之 五 花 茶 , 亦 应 以 此 为 主 。 用 量 钱 半 至 四 钱 。 旋覆花: 味 苦 、 辛 , 性 微 温 , 有 镇 吐 、 痰 、 软 化 坚 顽 痰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因 脾 胃 虚 寒 或 湿 重 引 起 的 呕 吐 或 呃 逆 ; 消 化 不 良 而 致 的 噫 气 、 嗳 气 等 胃 肠 神 经 官 能 症 ; 痰 壅 气 送 , 顽 痰 胶 结 , 咳 吐 不 爽 , 胸 中 痞 闷 , 如 慢 性 支 气 管 支 等 病 。 若 与 款 冬 花 配 合 使 用 , 作 用 更 加 显 着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素馨花: 味 辛 、 性 平 。 有 舒 肝 和 胃 、 消 胀 去 滞 的 作 用 。 主 治 胁 肋 痛 、 少 腹 痛 。 临 床 上 多 以 之 治 疗 肝 气 郁 结 而 致 的 气 痛 、 肋 间 神 经 痛 、 胸 膈 不 舒 等 , 无 论 消 化 不 良 ,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或 慢 性 肝 炎 、 肝 硬 化 等 所 引 起 的 腹 疼 痛 、 胁 痛 , 尤 其 偏 於 热 症 者 , 都 可 应 用 。 至 於 泻 泄 、 湿 滞 的 腹 痛 或 跌 打 损 伤 、 积 瘀 而 起 的 胸 胁 疼 痛 , 亦 可 用 之 。 此 外 , 妇 女 更 年 期 情 绪 郁 闷 者 , 用 本 品 亦 有 一 定 解 郁 结 的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因 本 品 含 挥 发 油 , 不 宜 久 煎 , 以 沸 开 水 服 较 好 , 解 痛 份 量 以 三 钱 较 佳 。 玫瑰花: 味 甘 、 微 苦 , 性 温 。 含 挥 发 油 及 鞣 质 , 具 有 舒 肝 镇 痛 , 收 敛 止 泻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用 於 治 疗 肝 郁 胁 痛 、 胃 腕 痛 、 心 气 痛 等 。 无 论 胃 神 经 官 能 症 或 慢 性 胃 炎 、 十 二 指 肠 病 、 慢 性 肝 炎 或 胆 囊 炎 , 凡 有 胃 部 或 胁 部 闷 痛 及 胀 满 , 又 或 胸 翳 、 背 骨 疼 痛 等 , 都 可 用 本 品 。 此 外 , 妇 女 经 痛 或 月 经 过 多 而 病 情 较 轻 者 , 本 品 亦 有 相 当 疗 效 。 用 量 的 钱 半 至 三 钱 。 佛手花: 味 苦 、 酸 , 性 平 。 有 平 肝 理 气 , 开 郁 和 胃 的 作 用 , 主 治 肝 胃 气 痛 。 梅花: 味 微 酸 、 涩 , 性 平 。 有 开 郁 和 中 , 化 痰 , 解 毒 之 作 用 。 主 治 郁 闷 心 烦 、 肝 胃 气 痛 、 梅 核 气 、 瘰 疮 毒 等 症 。 用 量 七 分 至 二 钱 。 蜡梅花: 味 辛 、 苦 , 性 平 。 作 用 为 凉 血 清 热 解 毒 , 性 气 活 血 生 肌 。 临 床 多 用 於 麻 疹 复 期 时 馀 热 未 清 、 咳 嗽 、 口 乾 、 便 燥 、 烟 燥 、 睡 不 宁 等 症 ; 亦 可 治 风 火 喉 痛 , 如 偏 桃 腺 炎 、 咽 喉 炎 、 咽 部 充 血 疼 痛 等 ; 又 可 治 风 热 眼 痛 ( 急 性 结 膜 炎 、 红 眼 症 )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密蒙花: 味 甘 , 性 微 寒 , 有 除 风 热 、 消 炎 明 目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眼 科 , 对 於 急 、 慢 性 结 膜 炎 , 凡 有 结 膜 充 血 、 多 泪 及 有 黏 液 样 分 泌 物 、 目 、 怕 光 等 症 状 , 均 可 应 用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豆蔻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健 胃 、 止 呕 、 除 胃 气 及 促 进 肠 蠕 动 的 作 用 。 可 治 胃 炎 ( 尤 其 是 受 寒 后 或 食 滞 后 引 起 者 ) 所 致 的 腹 部 胀 闷 、 心 呕 吐 、 腹 痛 等 。 在 湿 温 病 ( 如 肠 伤 寒 ) 初 起 时 , 症 见 头 重 胸 闷 、 体 倦 、 小 便 短 赤 、 大 便 溏 泄 、 舌 苔 白 腻 等 。 本 品 亦 有 缓 解 病 情 的 作 用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扁豆花或南豆花: 味 甘 , 性 徵 温 。 有 消 暑 化 燥 , 如 中健 脾 , 利 尿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常 用 於 解 暑 , 治 疗 夏 季 胃 肠 型 感 冒 , 急 性 肠 炎 , 暑 热 头 痛 , 饮 食 不 节 , 湿 空 疲 乏 等 。 扁 豆 花 尤 以 清 热 治 痢 为 佳 , 南 豆 花 则 以 降 暑 散 热 去 湿 较 胜 。 用 量 一 至 五 钱 。 茅花: 味 甘 , 性 寒 。 有 利 止 血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治 疗 咳 血 、 尿 血 而 属 热 症 者 , 另 治 疗 急 性 肾 炎 , 利 尿 消 肿 有 相 当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槐花: 味 苦 , 性 微 寒 而 带 散 。 有 凉 血 止 血 、 清 热 之 作 用 , 另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亦 十 分 显 着 。 主 治 热 症 出 血 , 尤 其 是 便 血 , 如 痔 疮 出 血 、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便 血 等 。 对 於 属 实 症 如 有 出 血 倾 向 的 高 血 压 病 , 本 品 因 具 降 压 及 减 低 血 血 管 通 透 性 的 作 用 , 故 亦 颇 具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五 钱 。 凌霄花: 味 甘 、 酸 , 性 微 寒 。 有 凉 血 而 泻 血 热 , 去 瘀 通 经 , 并 有 利 尿 之 作 用 。 临 床 上 主 要 用 於 妇 科 , 治 月 经 不 调 , 因 气 滞 血 瘀 而 致 的 经 闭 , 伴 有 低 热 、 腹 痛 等 症 候 者 较 宜 。 另 治 皮 肤 湿 疹 、 荨 麻 疹 , 亦 有 显 着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三 钱 。 月季花: 味 甘 , 性 温 。 有 理 气 、 活 血 、 调 经 、 消 肿 之 作 用 。 主 要 用 於 妇 女 经 闭 或 月 经 稀 发 、 色 淡 而 量 少 , 小 腹 痛 , 兼 有 精 神 不 畅 , 大 便 燥 结 者 。 用 量 五 分 至 钱 半 。 川红花: 味 辛 、 微 苦 , 性 温 。 有 破 瘀 、 活 血 、 通 经 的 作 用 。 主 治 妇 女 血 瘀 经 痛 、 经 闭 、 产 后 瘀 血 积 滞 、 恶 露 未 尽 、 小 腹 胀 痛 , 冠 心 病 之 心 绞 痛 , 跌 打 损 伤 、 瘀 血 积 滞 及 急 性 结 膜 炎 , 麦 粒 肿 而 致 之 眼 肿 等 病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藏红花: 味 甘 , 性 寒 。 作 用 较 川 红 花 强 , 尤 以 清 热 解 毒 效 力 较 好 。 主 治 麻 疹 , 或 合 并 肺 炎 、 久 热 不 退 等 。 用 量 三 分 至 一 钱 。 厚朴花: 味 苦 , 微 温 。 有 理 气 化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胸 痞 闷 胀 滞 , 纳 谷 不 香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木棉花: 味 甘 , 性 凉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肠 炎 、 菌 痢 , 慢 性 胃 炎 、 溃 疡 病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鸡蛋花: 味 甘 , 性 平 , 气 香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痢 疾 、 夏 季 腹 泻 、 湿 热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茉莉花: 味 甘 , 性 凉 微 寒 。 有 清 热 、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菌 痢 、 肠 炎 、 湿 热 下 注 、 小 便 欠 畅 , 外 感 风 热 咳 嗽 甘 症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葛花: 味 甘 辛 , 性 平 。 具 解 表 清 热 , 透 疹 , 升 清 止 渴 、 止 泻 及 解 酒 的 作 用 。 主 治 表 热 证 ; 麻 疹 初 期 疹 出 不 透 ; 泄 泻 便 溏 ; 前 额 头 痛 ; 项 背 强 直 ; 醉 酒 或 宿 酒 头 重 体 倦 等 。 用 量 钱 半 至 三 钱 。 除 了 上 述 各 种 花 外 , 常 见 鲜 花 真 可 谓 数 不 胜 数 , 其 中 有 许 多 均 有 药 用 价 值 的 , 例 如 槟 榔 花 、 向 日 葵 花 等 亦 有 治 疗 胃 病 、 经 痛 的 作 用 。 菊花、金银花、葛花、槐花、木棉花用的比较多。
何 谓 五 花 茶 , 即 利 用 五 种 不 同 植 物 的 花 蕾 或 花 朵 , 加 水 煎 煮 或 泡 成 茶 饮 用 , 以 达 到 预 防 或 治 疗 疾 病 之 目 的 , 便 叫 做 五 花 茶 。 查 实 , 中 医 药 典 里 的 五 花 茶 是 没 有 一 条 固 定 统 一 验 方 的 , 市 面 上 常 见 的 五 花 茶 , 多 以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鸡 蛋 花 、 木 棉 花 、 南 豆 花 或 水 翁 花 等 清 热 、 解 毒 、 利 湿 的 花 类 组 成 , 所 以 的 确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 消 暑 去 湿 、 预 防 夏 季 风 热 感 冒 及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作 用 。 可 惜 , 若 遇 到 冬 季 流 行 性 感 冒 或 外 感 风 寒 、 气 管 敏 感 咳 嗽 , 又 或 胃 气 痛 、 心 绞 痛 、 胁 肋 痛 、 月 经 痛 等 其 他 常 见 疾 患 , 上 述 坊 间 之 五 花 茶 便 不 大 适 宜 了 。 不 过 , 五 花 茶 的 方 剂 组 合 是 可 以 十 分 灵 活 变 通 的 , 要 将 上 述 五 花 茶 的 配 伍 按 需 要 而 作 适 当 的 调 整 改 变 , 例 如 将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水 翁 花 等 改 为 款 冬 花 、 旋 覆 花 、 素 馨 花 、 玫 瑰 花 等 , 便 一 样 可 以 五 花 茶 预 防 及 治 疗 各 种 疾 病 了 。 换 而 言 之 , 要 熟 悉 各 样 花 的 药 性 , 便 可 根 据 各 人 的 需 要 而 自 己 配 制 五 花 茶 了 。 为 了 方 便 各 位 自 制 五 花 茶 , 以 下 将 简 单 地 介 绍 一 些 常 见 花 类 的 药 性 、 功 用 、 主 治 疾 病 和 用 法 , 以 供 叁 考 。 金银花: 味 甘 性 寒 。 有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 疏 风 散 热 的 作 用 。 主 治 疮 疡 肿 毒 、 湿 热 痢 疾 、 外 感 风 热 、 咽 喉 肿 痛 。 用 量 约 三 至 五 钱 。 杭菊花: 味 甘 、 苦 , 性 微 寒 , 有 疏 风 散 热 、 解 毒 、 清 肝 明 目 的 作 用 , 亦 可 消 炎 、 利 尿 、 抗 菌 和 抑 制 皮 肤 真 菌 。 主 治 外 感 风 热 、 风 热 眼 痛 ( 结 膜 炎 ) 、 肝 阳 上 亢 吊 起 的 头 痛 ( 相 当 於 高 血 压 早 期 的 头 痛 ) 、 肝 肾 不 足 引 起 的 头 晕 眼 花 、 口 腔 溃 疡 等 。 用 量 约 一 至 六 钱 。 甘菊花或白菊花: 性 味 功 能 与 杭 菊 花 相 似 , 养 肝 明 目 的 功 效 较 好 , 常 用 於 肝 肾 阴 虚 引 起 的 目 暗 、 飞 蚊 症 等 。 野菊花: 味 苦 辛 , 性 凉 。 清 热 解 毒 的 功 能 较 其 他 菊 花 强 , 亦 具 有 对 抗 肾 上 腺 素 、 扩 张 外 周 血 管 、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治 疗 疔 疮 肿 毒 、 暗 疮 痤 疖 及 肝 阳 上 亢 引 起 的 高 血 压 。 辛夷花: 味 辛 、 性 平 。 可 通 鼻 塞 , 主 治 慢 性 鼻 炎 、 过 敏 鼻 炎 、 鼻 窦 炎 以 及 各 种 鼻 炎 引 起 的 头 痛 , 此 外 对 急 性 鼻 炎 亦 有 一 定 疗 效 , 是 治 鼻 病 常 用 药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款冬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止 咳 下 气 、 镇 咳 的 作 用 , 但 痰 作 用 不 显 着 , 是 临 床 上 止 咳 的 常 用 药 , 无 论 属 於 寒 热 虚 实 的 一 切 咳 嗽 , 要 与 肺 经 有 关 , 都 可 用 之 , 尤 其 是 伤 风 感 冒 、 上 呼 吸 道 发 炎 而 致 的 咳 嗽 , 本 品 可 谓 不 可 缺 少 之 药 物 , 因 此 , 治 疗 咳 嗽 之 五 花 茶 , 亦 应 以 此 为 主 。 用 量 钱 半 至 四 钱 。 旋覆花: 味 苦 、 辛 , 性 微 温 , 有 镇 吐 、 痰 、 软 化 坚 顽 痰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因 脾 胃 虚 寒 或 湿 重 引 起 的 呕 吐 或 呃 逆 ; 消 化 不 良 而 致 的 噫 气 、 嗳 气 等 胃 肠 神 经 官 能 症 ; 痰 壅 气 送 , 顽 痰 胶 结 , 咳 吐 不 爽 , 胸 中 痞 闷 , 如 慢 性 支 气 管 支 等 病 。 若 与 款 冬 花 配 合 使 用 , 作 用 更 加 显 着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素馨花: 味 辛 、 性 平 。 有 舒 肝 和 胃 、 消 胀 去 滞 的 作 用 。 主 治 胁 肋 痛 、 少 腹 痛 。 临 床 上 多 以 之 治 疗 肝 气 郁 结 而 致 的 气 痛 、 肋 间 神 经 痛 、 胸 膈 不 舒 等 , 无 论 消 化 不 良 ,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或 慢 性 肝 炎 、 肝 硬 化 等 所 引 起 的 腹 疼 痛 、 胁 痛 , 尤 其 偏 於 热 症 者 , 都 可 应 用 。 至 於 泻 泄 、 湿 滞 的 腹 痛 或 跌 打 损 伤 、 积 瘀 而 起 的 胸 胁 疼 痛 , 亦 可 用 之 。 此 外 , 妇 女 更 年 期 情 绪 郁 闷 者 , 用 本 品 亦 有 一 定 解 郁 结 的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因 本 品 含 挥 发 油 , 不 宜 久 煎 , 以 沸 开 水 服 较 好 , 解 痛 份 量 以 三 钱 较 佳 。 玫瑰花: 味 甘 、 微 苦 , 性 温 。 含 挥 发 油 及 鞣 质 , 具 有 舒 肝 镇 痛 , 收 敛 止 泻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用 於 治 疗 肝 郁 胁 痛 、 胃 腕 痛 、 心 气 痛 等 。 无 论 胃 神 经 官 能 症 或 慢 性 胃 炎 、 十 二 指 肠 病 、 慢 性 肝 炎 或 胆 囊 炎 , 凡 有 胃 部 或 胁 部 闷 痛 及 胀 满 , 又 或 胸 翳 、 背 骨 疼 痛 等 , 都 可 用 本 品 。 此 外 , 妇 女 经 痛 或 月 经 过 多 而 病 情 较 轻 者 , 本 品 亦 有 相 当 疗 效 。 用 量 的 钱 半 至 三 钱 。 佛手花: 味 苦 、 酸 , 性 平 。 有 平 肝 理 气 , 开 郁 和 胃 的 作 用 , 主 治 肝 胃 气 痛 。 梅花: 味 微 酸 、 涩 , 性 平 。 有 开 郁 和 中 , 化 痰 , 解 毒 之 作 用 。 主 治 郁 闷 心 烦 、 肝 胃 气 痛 、 梅 核 气 、 瘰 疮 毒 等 症 。 用 量 七 分 至 二 钱 。 蜡梅花: 味 辛 、 苦 , 性 平 。 作 用 为 凉 血 清 热 解 毒 , 性 气 活 血 生 肌 。 临 床 多 用 於 麻 疹 复 期 时 馀 热 未 清 、 咳 嗽 、 口 乾 、 便 燥 、 烟 燥 、 睡 不 宁 等 症 ; 亦 可 治 风 火 喉 痛 , 如 偏 桃 腺 炎 、 咽 喉 炎 、 咽 部 充 血 疼 痛 等 ; 又 可 治 风 热 眼 痛 ( 急 性 结 膜 炎 、 红 眼 症 )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密蒙花: 味 甘 , 性 微 寒 , 有 除 风 热 、 消 炎 明 目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眼 科 , 对 於 急 、 慢 性 结 膜 炎 , 凡 有 结 膜 充 血 、 多 泪 及 有 黏 液 样 分 泌 物 、 目 、 怕 光 等 症 状 , 均 可 应 用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豆蔻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健 胃 、 止 呕 、 除 胃 气 及 促 进 肠 蠕 动 的 作 用 。 可 治 胃 炎 ( 尤 其 是 受 寒 后 或 食 滞 后 引 起 者 ) 所 致 的 腹 部 胀 闷 、 心 呕 吐 、 腹 痛 等 。 在 湿 温 病 ( 如 肠 伤 寒 ) 初 起 时 , 症 见 头 重 胸 闷 、 体 倦 、 小 便 短 赤 、 大 便 溏 泄 、 舌 苔 白 腻 等 。 本 品 亦 有 缓 解 病 情 的 作 用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扁豆花或南豆花: 味 甘 , 性 徵 温 。 有 消 暑 化 燥 , 如 中健 脾 , 利 尿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常 用 於 解 暑 , 治 疗 夏 季 胃 肠 型 感 冒 , 急 性 肠 炎 , 暑 热 头 痛 , 饮 食 不 节 , 湿 空 疲 乏 等 。 扁 豆 花 尤 以 清 热 治 痢 为 佳 , 南 豆 花 则 以 降 暑 散 热 去 湿 较 胜 。 用 量 一 至 五 钱 。 茅花: 味 甘 , 性 寒 。 有 利 止 血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治 疗 咳 血 、 尿 血 而 属 热 症 者 , 另 治 疗 急 性 肾 炎 , 利 尿 消 肿 有 相 当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槐花: 味 苦 , 性 微 寒 而 带 散 。 有 凉 血 止 血 、 清 热 之 作 用 , 另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亦 十 分 显 着 。 主 治 热 症 出 血 , 尤 其 是 便 血 , 如 痔 疮 出 血 、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便 血 等 。 对 於 属 实 症 如 有 出 血 倾 向 的 高 血 压 病 , 本 品 因 具 降 压 及 减 低 血 血 管 通 透 性 的 作 用 , 故 亦 颇 具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五 钱 。 凌霄花: 味 甘 、 酸 , 性 微 寒 。 有 凉 血 而 泻 血 热 , 去 瘀 通 经 , 并 有 利 尿 之 作 用 。 临 床 上 主 要 用 於 妇 科 , 治 月 经 不 调 , 因 气 滞 血 瘀 而 致 的 经 闭 , 伴 有 低 热 、 腹 痛 等 症 候 者 较 宜 。 另 治 皮 肤 湿 疹 、 荨 麻 疹 , 亦 有 显 着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三 钱 。 月季花: 味 甘 , 性 温 。 有 理 气 、 活 血 、 调 经 、 消 肿 之 作 用 。 主 要 用 於 妇 女 经 闭 或 月 经 稀 发 、 色 淡 而 量 少 , 小 腹 痛 , 兼 有 精 神 不 畅 , 大 便 燥 结 者 。 用 量 五 分 至 钱 半 。 川红花: 味 辛 、 微 苦 , 性 温 。 有 破 瘀 、 活 血 、 通 经 的 作 用 。 主 治 妇 女 血 瘀 经 痛 、 经 闭 、 产 后 瘀 血 积 滞 、 恶 露 未 尽 、 小 腹 胀 痛 , 冠 心 病 之 心 绞 痛 , 跌 打 损 伤 、 瘀 血 积 滞 及 急 性 结 膜 炎 , 麦 粒 肿 而 致 之 眼 肿 等 病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藏红花: 味 甘 , 性 寒 。 作 用 较 川 红 花 强 , 尤 以 清 热 解 毒 效 力 较 好 。 主 治 麻 疹 , 或 合 并 肺 炎 、 久 热 不 退 等 。 用 量 三 分 至 一 钱 。 厚朴花: 味 苦 , 微 温 。 有 理 气 化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胸 痞 闷 胀 滞 , 纳 谷 不 香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木棉花: 味 甘 , 性 凉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肠 炎 、 菌 痢 , 慢 性 胃 炎 、 溃 疡 病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鸡蛋花: 味 甘 , 性 平 , 气 香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痢 疾 、 夏 季 腹 泻 、 湿 热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茉莉花: 味 甘 , 性 凉 微 寒 。 有 清 热 、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菌 痢 、 肠 炎 、 湿 热 下 注 、 小 便 欠 畅 , 外 感 风 热 咳 嗽 甘 症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葛花: 味 甘 辛 , 性 平 。 具 解 表 清 热 , 透 疹 , 升 清 止 渴 、 止 泻 及 解 酒 的 作 用 。 主 治 表 热 证 ; 麻 疹 初 期 疹 出 不 透 ; 泄 泻 便 溏 ; 前 额 头 痛 ; 项 背 强 直 ; 醉 酒 或 宿 酒 头 重 体 倦 等 。 用 量 钱 半 至 三 钱 。 除 了 上 述 各 种 花 外 , 常 见 鲜 花 真 可 谓 数 不 胜 数 , 其 中 有 许 多 均 有 药 用 价 值 的 , 例 如 槟 榔 花 、 向 日 葵 花 等 亦 有 治 疗 胃 病 、 经 痛 的 作 用 。 因 篇 幅 关 系 , 不 能 尽 数 。
提 及 消 暑 清 热 去 湿 , 自 不 然 会 令 人 想 起 五 茶 花 。 何 谓 五 花 茶 , 即 利 用 五 种 不 同 植 物 的 花 蕾 或 花 朵 , 加 水 煎 煮 或 泡 成 茶 饮 用 , 以 达 到 预 防 或 治 疗 疾 病 之 目 的 , 便 叫 做 五 花 茶 。 查 实 , 中 医 药 典 里 的 五 花 茶 是 没 有 一 条 固 定 统 一 验 方 的 , 市 面 上 常 见 的 五 花 茶 , 多 以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鸡 蛋 花 、 木 棉 花 、 南 豆 花 或 水 翁 花 等 清 热 、 解 毒 、 利 湿 的 花 类 组 成 , 所 以 的 确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 消 暑 去 湿 、 预 防 夏 季 风 热 感 冒 及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作 用 。 可 惜 , 若 遇 到 冬 季 流 行 性 感 冒 或 外 感 风 寒 、 气 管 敏 感 咳 嗽 , 又 或 胃 气 痛 、 心 绞 痛 、 胁 肋 痛 、 月 经 痛 等 其 他 常 见 疾 患 , 上 述 坊 间 之 五 花 茶 便 不 大 适 宜 了 。 不 过 , 五 花 茶 的 方 剂 组 合 是 可 以 十 分 灵 活 变 通 的 , 要 将 上 述 五 花 茶 的 配 伍 按 需 要 而 作 适 当 的 调 整 改 变 , 例 如 将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水 翁 花 等 改 为 款 冬 花 、 旋 覆 花 、 素 馨 花 、 玫 瑰 花 等 , 便 一 样 可 以 五 花 茶 预 防 及 治 疗 各 种 疾 病 了 。 换 而 言 之 , 要 熟 悉 各 样 花 的 药 性 , 便 可 根 据 各 人 的 需 要 而 自 己 配 制 五 花 茶 了 。 为 了 方 便 各 位 自 制 五 花 茶 , 以 下 将 简 单 地 介 绍 一 些 常 见 花 类 的 药 性 、 功 用 、 主 治 疾 病 和 用 法 , 以 供 叁 考 。 金银花: 味 甘 性 寒 。 有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 疏 风 散 热 的 作 用 。 主 治 疮 疡 肿 毒 、 湿 热 痢 疾 、 外 感 风 热 、 咽 喉 肿 痛 。 用 量 约 三 至 五 钱 。 杭菊花: 味 甘 、 苦 , 性 微 寒 , 有 疏 风 散 热 、 解 毒 、 清 肝 明 目 的 作 用 , 亦 可 消 炎 、 利 尿 、 抗 菌 和 抑 制 皮 肤 真 菌 。 主 治 外 感 风 热 、 风 热 眼 痛 ( 结 膜 炎 ) 、 肝 阳 上 亢 吊 起 的 头 痛 ( 相 当 於 高 血 压 早 期 的 头 痛 ) 、 肝 肾 不 足 引 起 的 头 晕 眼 花 、 口 腔 溃 疡 等 。 用 量 约 一 至 六 钱 。 甘菊花或白菊花: 性 味 功 能 与 杭 菊 花 相 似 , 养 肝 明 目 的 功 效 较 好 , 常 用 於 肝 肾 阴 虚 引 起 的 目 暗 、 飞 蚊 症 等 。 野菊花: 味 苦 辛 , 性 凉 。 清 热 解 毒 的 功 能 较 其 他 菊 花 强 , 亦 具 有 对 抗 肾 上 腺 素 、 扩 张 外 周 血 管 、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治 疗 疔 疮 肿 毒 、 暗 疮 痤 疖 及 肝 阳 上 亢 引 起 的 高 血 压 。 辛夷花: 味 辛 、 性 平 。 可 通 鼻 塞 , 主 治 慢 性 鼻 炎 、 过 敏 鼻 炎 、 鼻 窦 炎 以 及 各 种 鼻 炎 引 起 的 头 痛 , 此 外 对 急 性 鼻 炎 亦 有 一 定 疗 效 , 是 治 鼻 病 常 用 药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款冬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止 咳 下 气 、 镇 咳 的 作 用 , 但 痰 作 用 不 显 着 , 是 临 床 上 止 咳 的 常 用 药 , 无 论 属 於 寒 热 虚 实 的 一 切 咳 嗽 , 要 与 肺 经 有 关 , 都 可 用 之 , 尤 其 是 伤 风 感 冒 、 上 呼 吸 道 发 炎 而 致 的 咳 嗽 , 本 品 可 谓 不 可 缺 少 之 药 物 , 因 此 , 治 疗 咳 嗽 之 五 花 茶 , 亦 应 以 此 为 主 。 用 量 钱 半 至 四 钱 。 旋覆花: 味 苦 、 辛 , 性 微 温 , 有 镇 吐 、 痰 、 软 化 坚 顽 痰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因 脾 胃 虚 寒 或 湿 重 引 起 的 呕 吐 或 呃 逆 ; 消 化 不 良 而 致 的 噫 气 、 嗳 气 等 胃 肠 神 经 官 能 症 ; 痰 壅 气 送 , 顽 痰 胶 结 , 咳 吐 不 爽 , 胸 中 痞 闷 , 如 慢 性 支 气 管 支 等 病 。 若 与 款 冬 花 配 合 使 用 , 作 用 更 加 显 着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素馨花: 味 辛 、 性 平 。 有 舒 肝 和 胃 、 消 胀 去 滞 的 作 用 。 主 治 胁 肋 痛 、 少 腹 痛 。 临 床 上 多 以 之 治 疗 肝 气 郁 结 而 致 的 气 痛 、 肋 间 神 经 痛 、 胸 膈 不 舒 等 , 无 论 消 化 不 良 ,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或 慢 性 肝 炎 、 肝 硬 化 等 所 引 起 的 腹 疼 痛 、 胁 痛 , 尤 其 偏 於 热 症 者 , 都 可 应 用 。 至 於 泻 泄 、 湿 滞 的 腹 痛 或 跌 打 损 伤 、 积 瘀 而 起 的 胸 胁 疼 痛 , 亦 可 用 之 。 此 外 , 妇 女 更 年 期 情 绪 郁 闷 者 , 用 本 品 亦 有 一 定 解 郁 结 的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因 本 品 含 挥 发 油 , 不 宜 久 煎 , 以 沸 开 水 服 较 好 , 解 痛 份 量 以 三 钱 较 佳 。 玫瑰花: 味 甘 、 微 苦 , 性 温 。 含 挥 发 油 及 鞣 质 , 具 有 舒 肝 镇 痛 , 收 敛 止 泻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用 於 治 疗 肝 郁 胁 痛 、 胃 腕 痛 、 心 气 痛 等 。 无 论 胃 神 经 官 能 症 或 慢 性 胃 炎 、 十 二 指 肠 病 、 慢 性 肝 炎 或 胆 囊 炎 , 凡 有 胃 部 或 胁 部 闷 痛 及 胀 满 , 又 或 胸 翳 、 背 骨 疼 痛 等 , 都 可 用 本 品 。 此 外 , 妇 女 经 痛 或 月 经 过 多 而 病 情 较 轻 者 , 本 品 亦 有 相 当 疗 效 。 用 量 的 钱 半 至 三 钱 。 佛手花: 味 苦 、 酸 , 性 平 。 有 平 肝 理 气 , 开 郁 和 胃 的 作 用 , 主 治 肝 胃 气 痛 。 梅花: 味 微 酸 、 涩 , 性 平 。 有 开 郁 和 中 , 化 痰 , 解 毒 之 作 用 。 主 治 郁 闷 心 烦 、 肝 胃 气 痛 、 梅 核 气 、 瘰 疮 毒 等 症 。 用 量 七 分 至 二 钱 。 蜡梅花: 味 辛 、 苦 , 性 平 。 作 用 为 凉 血 清 热 解 毒 , 性 气 活 血 生 肌 。 临 床 多 用 於 麻 疹 复 期 时 馀 热 未 清 、 咳 嗽 、 口 乾 、 便 燥 、 烟 燥 、 睡 不 宁 等 症 ; 亦 可 治 风 火 喉 痛 , 如 偏 桃 腺 炎 、 咽 喉 炎 、 咽 部 充 血 疼 痛 等 ; 又 可 治 风 热 眼 痛 ( 急 性 结 膜 炎 、 红 眼 症 )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密蒙花: 味 甘 , 性 微 寒 , 有 除 风 热 、 消 炎 明 目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眼 科 , 对 於 急 、 慢 性 结 膜 炎 , 凡 有 结 膜 充 血 、 多 泪 及 有 黏 液 样 分 泌 物 、 目 、 怕 光 等 症 状 , 均 可 应 用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豆蔻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健 胃 、 止 呕 、 除 胃 气 及 促 进 肠 蠕 动 的 作 用 。 可 治 胃 炎 ( 尤 其 是 受 寒 後 或 食 滞 後 引 起 者 ) 所 致 的 腹 部 胀 闷 、 心 呕 吐 、 腹 痛 等 。 在 湿 温 病 ( 如 肠 伤 寒 ) 初 起 时 , 症 见 头 重 胸 闷 、 体 倦 、 小 便 短 赤 、 大 便 溏 泄 、 舌 苔 白 腻 等 。 本 品 亦 有 缓 解 病 情 的 作 用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扁豆花或南豆花: 味 甘 , 性 徵 温 。 有 消 暑 化 燥 , 如 中健 脾 , 利 尿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常 用 於 解 暑 , 治 疗 夏 季 胃 肠 型 感 冒 , 急 性 肠 炎 , 暑 热 头 痛 , 饮 食 不 节 , 湿 空 疲 乏 等 。 扁 豆 花 尤 以 清 热 治 痢 为 佳 , 南 豆 花 则 以 降 暑 散 热 去 湿 较 胜 。 用 量 一 至 五 钱 。 茅花: 味 甘 , 性 寒 。 有 利 止 血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治 疗 咳 血 、 尿 血 而 属 热 症 者 , 另 治 疗 急 性 肾 炎 , 利 尿 消 肿 有 相 当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槐花: 味 苦 , 性 微 寒 而 带 散 。 有 凉 血 止 血 、 清 热 之 作 用 , 另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亦 十 分 显 着 。 主 治 热 症 出 血 , 尤 其 是 便 血 , 如 痔 疮 出 血 、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便 血 等 。 对 於 属 实 症 如 有 出 血 倾 向 的 高 血 压 病 , 本 品 因 具 降 压 及 减 低 血 血 管 通 透 性 的 作 用 , 故 亦 颇 具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五 钱 。 凌霄花: 味 甘 、 酸 , 性 微 寒 。 有 凉 血 而 泻 血 热 , 去 瘀 通 经 , 并 有 利 尿 之 作 用 。 临 床 上 主 要 用 於 妇 科 , 治 月 经 不 调 , 因 气 滞 血 瘀 而 致 的 经 闭 , 伴 有 低 热 、 腹 痛 等 症 候 者 较 宜 。 另 治 皮 肤 湿 疹 、 荨 麻 疹 , 亦 有 显 着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三 钱 。 月季花: 味 甘 , 性 温 。 有 理 气 、 活 血 、 调 经 、 消 肿 之 作 用 。 主 要 用 於 妇 女 经 闭 或 月 经 稀 发 、 色 淡 而 量 少 , 小 腹 痛 , 兼 有 精 神 不 畅 , 大 便 燥 结 者 。 用 量 五 分 至 钱 半 。 川红花: 味 辛 、 微 苦 , 性 温 。 有 破 瘀 、 活 血 、 通 经 的 作 用 。 主 治 妇 女 血 瘀 经 痛 、 经 闭 、 产 後 瘀 血 积 滞 、 恶 露 未 尽 、 小 腹 胀 痛 , 冠 心 病 之 心 绞 痛 , 跌 打 损 伤 、 瘀 血 积 滞 及 急 性 结 膜 炎 , 麦 粒 肿 而 致 之 眼 肿 等 病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藏红花: 味 甘 , 性 寒 。 作 用 较 川 红 花 强 , 尤 以 清 热 解 毒 效 力 较 好 。 主 治 麻 疹 , 或 合 并 肺 炎 、 久 热 不 退 等 。 用 量 三 分 至 一 钱 。 厚朴花: 味 苦 , 微 温 。 有 理 气 化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胸 痞 闷 胀 滞 , 纳 谷 不 香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木棉花: 味 甘 , 性 凉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肠 炎 、 菌 痢 , 慢 性 胃 炎 、 溃 疡 病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鸡蛋花: 味 甘 , 性 平 , 气 香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痢 疾 、 夏 季 腹 泻 、 湿 热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茉莉花: 味 甘 , 性 凉 微 寒 。 有 清 热 、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菌 痢 、 肠 炎 、 湿 热 下 注 、 小 便 欠 畅 , 外 感 风 热 咳 嗽 甘 症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葛花: 味 甘 辛 , 性 平 。 具 解 表 清 热 , 透 疹 , 升 清 止 渴 、 止 泻 及 解 酒 的 作 用 。 主 治 表 热 证 ; 麻 疹 初 期 疹 出 不 透 ; 泄 泻 便 溏 ; 前 额 头 痛 ; 项 背 强 直 ; 醉 酒 或 宿 酒 头 重 体 倦 等 。 用 量 钱 半 至 三 钱 。 除 了 上 述 各 种 花 外 , 常 见 鲜 花 真 可 谓 数 不 胜 数 , 其 中 有 许 多 均 有 药 用 价 值 的 , 例 如 槟 榔 花 、 向 日 葵 花 等 亦 有 治 疗 胃 病 、 经 痛 的 作 用 。 因 篇 幅 关 系 , 不 能 盡 數 。
菊花、金银花、葛花、槐花、木棉花五种植物的花为原料

文章TAG:五花祛湿茶五花  祛湿  人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