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IT经理世界作者:李黎 许扬帆)

开放的醉翁之意

去年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是大淘宝战略的第一步,近期的开放,则建构在数据开放、平台开放和插件标准开放之上。淘宝期望最终能够打造一个商业生态圈,将有越来越多的区域型、垂直型以及品牌专卖型的独立零售网站运行在“Powered by Taobao”基础上。这些网站中,既包括以电子商务为核心功能的零售站点,也包括以社区、SNS、娱乐、工作交流等为核心、引入交易功能以丰富用户体验的非零售站点。

在淘宝的生态系统里,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平台合作伙伴服务商,它们如同SP,附着在运营商淘宝的平台上,比如帮助传统企业建立网站的ShopEX,以及帮助传统企业在淘宝开店、提供电子商务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的五洲在线,它们都是大淘宝生态圈的一部分,目前借力于淘宝,正在高速成长。

尽管很大程度上“Powered by Taobao”是在向“Powered by Amazon”致敬,但是和亚马逊相比,二者在模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淘宝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并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而亚马逊则有着庞大的交付(仓储、物流等)后台,掌管着商品的进销存,具有向合作伙伴输出供应链管理和零售企业运营的能力。

那么,大淘宝向合作伙伴输出的是什么呢?“概括说来,我们输出的有4类体系。”淘宝总裁陆兆禧介绍,一是信用体系;二是交易的流程和管理规则;三是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登录ID信息、用户行为信息;四是商品管理,即商品分类体系的描述、计算能力等。

从优衣库与淘宝的合作中,可以看出淘宝将这4类体系复制在优衣库独立域名的网站上。这也是淘宝希望将其复制在所有的合作伙伴和品牌企业上,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业标准。然而,对于那些已经有着成熟的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的B2C企业以及品牌企业来说,淘宝意欲输出的标准,很多时候并不具有诱惑力,而淘宝巨大的客流量才是最有价值的金矿。

“我们自己的运营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不一定非要到淘宝上开店,如果不用淘宝的购物车却又能获得淘宝的流量,我们愿意为此付费。”麦考林CEO顾备春如是说。

其实有许多和顾备春有着类似需求的企业,也是在意着淘宝的流量,并期待淘宝成为它们的流量获取批发器。在中国市场,尽管百度和谷歌也能带来流量,但它们仅有10%流量的需求是购物。

对此,陆兆禧给出了证明这个需求的回答,目前淘宝的收入结构包括了广告、增值服务(淘宝旺铺、直通车)、交易提成、合作分成(这是未来要培育的收费方向),其中广告、增值服务占据了收入的绝对份额,而这些收入,都是由流量来支撑的。

那么,淘宝的本质是一家借流量获取广告的媒体公司?还是一家借产品销售来获取分成收益的商务企业呢?

这显然是个问题。(本文来源:IT经理世界作者:李黎 许扬帆)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910/de63347a508347669eda1c9df2f50970.shtm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行业分析  电商行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