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新模式却没有新的体验,替代性选择太多太强

有人批评B2C电商价格和线下越来越没有什么优势了,既然越来越没有优势了,为什么还是有越来越多用户依然选择线上平摊。因为不需要浪费一两个小时在路上,不需要逛了半天依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电商商品的丰富性),不需要排队,也不需要太多担心买东西买的太贵,不需要担心退货特别麻烦。价格其实,只是很多人转向电商平台购物的因素之一。但目前来看绝大部分的O2O创业项目,也就只有价格在打动用户!

价格刺激下的需求,这就叫做虚假的高频需求,通过价格补贴形成的虚假高频,滴滴、uber、美团、饿了么等公司应该感触非常明显吧。免费打车,免费外卖,不打白不打,不吃白不吃,好在刚需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价格补贴了还能维持一个比较大的基础量。

生鲜食品O2O是高频需求,但生鲜超市在社区里面就有。从配送体验来说,出门10分钟的购物体验变成了两三小时的“极速达”。商品上也没有什么差异化,就那么几十种,价格基本差不多。而且中国购买生鲜食品的主力军是大爷大妈,就喜欢挑三拣四,你说不让选了,还未必适应。生鲜需求有,但把主力用户习惯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还真不容易。提供上门或者个性化服务,理所应当的收取更高的费用。比如传统私人服饰高级定制,就收费很贵,一套三五万很正常。用户偷懒,上门洗车,收更高费用才是合理的,而不是更便宜,甚至倒贴钱。

问题三:羊毛出在猪身上,猪在哪呢?

主业不赚钱,但只要聚合了足够多的用户,总有变现的场景,羊毛出在猪身上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真谛。早些年四大门户的时候,赚不到钱,而QQ赚不到钱差点卖给了搜狐网易。2002年有了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拯救了QQ,当时差不多70%的收入来自SP业务,花了四年时间,游戏还得三五年后了。京东自营虽然能营收平衡略赚一点,但真能在未来给京东赚钱的还是金融业务、开放平台和广告,京东也是主营业务做了十年终于找到能赚钱的猪了。小米打着的口号是移动互联网公司,但包含游戏广告分发等在内的其它收入到2015年也不过占6%左右。微博这么牛逼哄哄五六年了,2.12亿月活用户,依然还在找自己的商业化场景。

高频需求创业项目能够抓住用户,但找到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东哥举了这么多牛逼公司的例子,就是要告诉那些指望主营业务不赚钱的O2O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真别想太多了,还是一心一意怎么提升主营业务的成本效率。有人会提美团网、饿了么,还有嘀嘀打车,但客观的说如果没有后续巨额融资,一样也挂了吧。主营业务亏一点可以,亏的太厉害,一定是要倒闭的。主营业务烧钱的速度太快,猪还没找到就已经死了。你不能用画未来的大饼,来解决今天的饥饿。尤其是生活服务类O2O平台,转型卖货这事儿,供应链怎么解决,仓配怎么解决,如何和阿里和京东等专业电商平台竞争?

东哥解答:O2O未来盈利的方向!

既然羊毛出在猪身上,又找不到猪如何盈利?东哥以为之所以当下O2O被广泛批评,不只是说短期的营销亏损,而是运营成本比传统高,效率更低,而长期很难看到赢利点。创业者自己估计都动摇了,实在是想不明白怎么赚钱。

O2O基本分为到店和到家两个部分,商超生鲜食品等实物主要以到家为主。京东到家客单价60元,每单物流成本补贴6元,仅物流成本就16.7%,比毛利率还要高,盈利当然没有指望。既然都说是懒人经济,懒人就应该理所当然的为送货上门付费。O2O的核心之一就是上门服务,用户买的是服务,而不是商品,用户为服务买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用户为6块配送费用户买单,盈利就简单了。所以东哥也相信京东到家(O2O)免费的社会化物流,早晚会如京东商城自建的物流一样,从无门槛免费配送,到当下未满79元收取一定的配送费用!现在收不到钱,说白了当下很多热门的O2O创业项目服务的并非有钱人,而是又懒又抠门的屌丝而已。

实物O2O想盈利,变成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就那么三条。搞定上游供应链,客单不能太低,毛利率足够高;搞定运营,订单密度足够大,成本费用要足够低;搞定客户,为服务买单而不只是商品。在做好主业这个基础上,再考虑一下“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可能机会!

最后东哥总结一下观点,模式是为成本效率服务的,是为用户体验需求服务的。不是为了概念而存在的,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模式。有些品类适合B2C模式,有些适合B2B,有些适合C2C,还有一些在传统线下开连锁门店就好了。良品铺子2015年有40多亿销售额,有门店,有天猫店,也进京东采销,做官网也有微信店,也和京东到家搞O2O,形式是多样的。贴个O2O概念成不了仙,记得A股有个奇葩公司改名“匹凸匹”,现在怎么样了!

[关于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平台“东哥解读电商”(微信号dgjdds(首字母)),做最专业犀利的电商行业解读,只发东哥原创文章

[关于东哥]

李成东,电商天使投资人,前腾讯、京东电商战略分析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创新  O2O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