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点之一:存量替换与寻找增量,保持竞争力的两个命门
从上述数据来看,工业机器人是蓝海,可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行业来看,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是大量集中在汽车制造、3C和金属加工这几个行业,是一个竞争高度集中的红海。
行业超高的复合增长率可以给我们信心,红海的突破也并非完全无招。
互联网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用“消费升级”的方式在存量市场找增量,用应用场景的突破开拓全新的增量空间。
怎么去做?
在存量市场,即成熟领域,我们要探索机器人在新的生产工序上的应用。
必须承认,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只解决了很小一部分工厂的自动化问题,其中的原因是目前工业机器人能够完成的任务主要集中在焊接、喷涂、切割、机床上下料等方面,大多是非接触或弱物理交互的生产工序,因而当有新的应用技术来解决存量行业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整个机器人行业会被重新激活。
对于增量市场,则需将应用打入从未使用或者很少使用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看似“搬砖”这类“低端”行业。像驰众机器人刚开始时所有的客户都是汽车行业,每年产值不到2000万,如今汽车客户占比只到30%,但今年产值却能做到接近1亿。
简而言之,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要想在未来竞争占据主动,就要做到高端更高端,分食国外品牌在传统领域的份额;甘于俯下身段做“低端”,所有的增量市场都在“低端”行业。
破局点之二:边际成本与简单易用,全场景普及的两条军规
向“低端”行业寻找增量,道理谁都懂,但付诸行动的,或者市场开拓成功却鲜有正面案例,其中的原因就在过高的边际成本和使用门槛。
“低端”行业不愿用机器人替代人,除了在技术层面,机器人的功能无法满足需求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太贵了”,企业用机器人替换的最大动力是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如果使用机器人的边际成本过高,机器人的价值自然无法体现。
此外,机器人要想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必须降低机器人的使用门槛,降低机器人操作和部署的难度。就目前来看,工业机器人的系统架构还是过于繁杂,当生产流程或者工序出现变动时,还得重新写一堆代码,对于机器人的全场景普及来说,这些都是障碍。
如果用用户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要求机器人要做到“开箱即用”,毕竟最简单的才是最流行的。
破局点之三:自动化不是高端制造,产研用的联动链路必须打通
在政府引导层面,对于高端制造的理解也需要进一步加深,不能简单的把自动化就等同于高端制造,也不能单纯依赖买买买和企业(技术)引进来推动高端制造,政府更应该引导鼓励技术创新来谋求长远发展。企业则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好的、适合自己的技术,而不是贵的技术。
对此,日本工业生态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
日本存在大量规模不大,但存续了很久的产业支持性中小企业,这些公司在产业生态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分工位置,它们的领域可能很窄,只专注某一种零部件,但却做到极致,不仅能“小而不死”,甚至成为“隐形冠军”。整个产业生态呈现出层次丰富、配套完整的特征,同时也为产业生态系统性的累筑起一道非常高的城墙。
长沙雨花在这方面的实践是,通过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简政放权,尽可能帮助企业减少成本,给企业宽松的发展空间。针对产业生态中研、产、用联动效应不强的特点,通过互通信息、特色应用推广等形式在企业间牵线搭桥,将产业生态内的联动链路打通。
产业生态有活力了,生态内的长尾兼顾,企业发展的动力更足。
根据雨花区2019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长沙雨花的智能工业型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首次超过百亿,达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雨花区区长刘素月表示,“2020年,我们将继续强化智能制造的引领力量,从‘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的方向切入,向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高端发力,打造出更多的示范应用场景来推动产业发展。”
在打造“机器人湘军”的路上,长沙雨花努力前行。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AI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文章TAG:机器人 长沙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