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中国消费电子产品专题研究及未来市场容量评估报告》数据显示,目前,科大讯飞翻译机2.0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已经突破20万台,服务次数不小2000万;据了解,谷歌翻译在中国市场升温快,今年的第一季度下载量约为180万次,同比增长了117%;今年7月份,猎豹推出的翻译新品在半个小时之内首发的5000台已告罄……这些数据都进一步说明了ai翻译产品受市场喜爱程度之高。
翻译产品的出现解决了出境人们语言不通、上网不便、花钱请导游等问题。这是其能快速在市场上发展起来,并且将市场规模越做越大的原因。但这并非意味着各家企业在AI翻译这条道路上将会是一片坦途。
在翻译道路上高速行驶的巨头们,频频“翻车”
为了能在市场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各路英雄好汉纷纷加码布局翻译市场。在多方入局下,整个翻译市场看似一片繁华景象,处处尽显生机。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一片繁华之下,存在许多的难言之隐。翻译市场巨头云集,在扩大市场规模,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巨头们在这条路上走的也不是很顺。
例如今年2月份,在韩国平昌奥运会上就曾发生过一起翻译事故。挪威队主厨用谷歌翻译订了1500个鸡蛋,结果因为翻译错误,当地供应商送来了15000个鸡蛋。且在5月份,谷歌推出的一款录音翻译笔,经测评机构测试或表示,受机器性能的影响,该产品的翻译效果与人工同传相差甚远。这些事故的发生,将减缓企业在AI翻译这条道路上前行的速度。
市场上有此类事故的翻译产品不在少数,如在今年四月份的博鳌论坛上,也曾发生过一起翻译事故。此次博鳌论坛引入腾讯AI同传作为来为大会服务,但在翻译中多次发生“车祸”,频繁出现卡壳、大段文字语义不通、翻译为乱码等情况,如“一带一路”直接翻译为“一条公路和一条腰带”让人啼笑皆非。此次,腾讯AI同传在博鳌论坛上闹的这个乌龙,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品牌形象。
还有就是不久前,一篇题为《讯飞AI同传被指造假:同传译员亲自揭发,讯飞用人类翻译冒充AI》的文章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将科大讯飞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这不是科大讯飞第一次被怀疑“作弊”,其在去年就曾被怀疑过使用人工智能冒充机器翻译。此次科大讯飞翻译再被爆出存在“作弊”行为,让不少人开始怀疑AI翻译的前景是否真如外界所说的那样美好。
除了谷歌、腾讯、科大讯飞之外,市场上还有许多翻译产品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或翻译混乱或因口音问题降低翻译准确性或“作弊”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AI翻译产业的发展速度。且除了产品自身问题频出之外,产品同质化也是目前AI翻译市场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今,各家智能翻译产品功能相近、外形相似,产品差异性不大,企业行业竞争力不强。
文章TAG:怎么走 翻译 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