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教育、电商、金融等等行业,技术和算法必然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前期累积内部人才、外部资源,跑通业务模式,都需要花费时间,有试错的空间,这些或许是头条的触角伸到“娱乐”范畴的业务之外,就屡遭挫败的原因。在过往的产品经验中,论电商,头条不具备渠道、物流等经验,论教育,头条没有师资、教研课程的资源累积,这些行业不是纯粹的做完技术产品就可以了,需要很多耐心,更需要钱。
补血与输血
尽管头条的业务版图在不断扩张,但其主要营收还是来源于广告,这恰恰也是这个流量巨头的焦虑所在。1月15日,彭博社消息称,在最近一轮融资中,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对投资者称,预计2018年营收为人民币500亿-550亿元。该营收数据只达到预期范围下限,这也是数年来字节跳动营收首次没有超过预期。
根据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信息流广告、短视频信息流广告两大市场规模的环比增长率都在逐年走低,这一部分营收的天花板其实已经可以预见。
一面是补血的停滞,一面则是源源不断的输血需求。头条系多条业务线产品都还在推广期,每月要消耗大量的推广营销费用,广告收入触达天花板显然不是好消息。
月活超过5亿的抖音,目前对于营收情况始终讳莫如深。去年5月,36氪曾有报道称抖音商业化的资源主要是五类: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定制挑战赛、贴纸合作和达人合作,其中前三项是收入大头。
由此可见,最吸引流量的达人或许并不是最赚钱的,毕竟平台需要与红人分成。最赚钱的方式本该是品牌方直接投放视频广告。今年1月,抖音低调召开了“2019引擎大会”,推出了营销三大新计划将以提升开屏及信息流的视觉效果,开放外链等方式,为品牌方投放广告提供更多选择。诸如 “快闪店”产品,用户可以直接在品牌方视频中,直接点击外链购买产品,抖音还尤其提到这种营销方式对于汽车类品牌的适用。
但从这几个方案上来看,抖音在这条道路上的营销方案并不成熟,收入规模也可想而知。这与其产品本身属性有很大关系。首先,用户现在已经对广告非常敏感,使用抖音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一旦看到广告就会立马跳过。而品牌官方想要做出有高关注度的视频内容,难度可不小。
以宝马中国为例,其发布的所有视频中,过万点赞数的寥寥无几,甚至有不少视频点赞数没有过千,更不要说评论互动。传统行业品牌类广告的效果不显,为了保障营收,只能放开灰色行业效果类广告的接入。目前抖音上的广告,借贷类产品越来越多,甚至引起不少用户在知乎吐槽,这似乎也侧面反映了抖音广告客户的局限性。
而相比营收来说,抖音花钱的速度则是如流水一般。2018界面曾爆出抖音在春节期间营销费用一天可达400万,头条内部给抖音的营销预算高达20亿元。抖音的海外版tiktok的2018年营销投入则更是大手笔:当红日剧广告赞助,美国综艺《今夜秀》广告植入,进入印度市场之后,据消息人士称,2018年字节跳动每月在印度的烧钱金额在 2000 万 – 2500 万美元之间,TikTok 800 万 – 1000 万美元、Helo 500 万 – 600 万美元,Vigo Video 500 万 – 600 万美元(Helo、Vigo Video均为字节跳动在印度推出的app)。这些钱主要用在谷歌和 Facebook 等网站,以及其他应用商店上的广告。
不仅是抖音这样的产品需要长期花钱造势,头条的新业务也需要不小的成本。
gogokid上线时,就有媒体报道头条曾先后投资过包括晓羊教育在内的三家教育公司,虽然投资数量不算多,但投资数额达26.7亿元。尽管目前尚未有数据表明头条对于gogokid的投入金额,但对比其对标的竞争对手vipkid来看,6年多轮融资总计约55亿元之多,目前仍尚未实现盈利。
此外,在金融、企业服务、社交网络等领域,头条均有不同规模的投资。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断尝试新业务或许是头条的野心,更是他的无奈。2018年头条曾两度传出完成IPO融资,公司表示不予置评。但头条或许一方面需要扩张版图去给资本市场讲一个能撑起百亿估值的故事,一方面每一个业务支撑都持续需要钱。这禁不住让人猜测,在这双向的困局中,头条“流量帝国”的下一个变现渠道何在?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