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机会,把3200万美元,变成1300亿美元。当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的王志东,以及联想集团、雅虎中国、TOM、金蝶等等,一一蔑它而过,一个20多岁的美国人,在一家中国的网吧里,把它捡了起来。

一、网吧里的商机

2001年1月,深圳华强北赛格科技园。

一个美国年轻人乘着破旧的电梯,来到了二栋东四楼的一间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当时正聚集着全深圳最焦头烂额的一伙人,他们手握一个已经拥有几千万用户的软件,却掏不出钱来为它再多买哪怕一台服务器。

几个月里,他们四处找钱,四处碰壁,拜访过中国当时所有已上市的门户网站,均被拒。

互联网深冬,没人愿意花几百万美元去买一个他们认为“找几个大学生三个月就能做出来”的东西,即使对方已经是“贱卖”。

这款无人问津的软件,倒是引起了那个美国年轻人的注意。

自从他在中国的网吧第一次看见这款叫做OICQ的软件后,就注意到,这只企鹅已在社交生活里无处不在:客户们的电脑桌面都装着这个客户端,跟他们交换联系方式时,他们除了会留下电话,还会甩给他一个OICQ号码。

彼时,他正在中国寻找优质的互联网项目,直觉告诉他,这只企鹅就是机会。于是他决定去软件的开发公司——腾讯科技亲自看看。

那个给腾讯带来千亿美元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腾讯的办公室,美国人用流利的中文自我介绍,他是南非MIH集团中国区的副总裁,中文名叫网大为,在互联网有所作为的意思。

腾讯创始人们呵呵了一下,表示并没听过这家公司。

MIH是南非最大的付费电视运营商,也是国际著名的传媒投资集团,当时已在美国纳斯达克和荷兰阿姆斯特丹两地上市。他们1997年进入中国,还投资了脉搏网、华体网和易富财经网,但在国内却并不为人熟知。

网大为提出:腾讯如果愿意被收购,MIH正好在中国有家企业要IPO,他们可以被装进去一起上市。

创始人们再次微笑着婉拒了:为什么要让一家南非公司来收购腾讯呢?

在第一次聊天的几个小时里,网大为预感到这次合作可能没戏。

兜比脸干净的腾讯创始人并没像他预想那样急于将自己变卖,他们礼貌地与这个从天而降的外国金主保持着距离,表现得相当“随缘”。

但交谈中,还得到了一个关键的数据,当时的腾讯用户量是5000万。

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同期给出的2250万中国网民数的2倍,以至于网大为的第一反应是,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们老外好骗?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美元  腾讯  er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