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飞猪有阿里流量的支持,并利用其大数据与信用体系有所尝试,但依然没有较大的突破。一种行业普遍的观点是,虽然占飞猪据了手淘的一个入口,但带来的流量与订单转化情况并不理想。原因还是在于阿里巴巴的场景是购物,而不是像美团那样以生活方式起家,所以美团切入旅行就比阿里更能让用户感到自然。
尽管现在OTA行业竞争仍然十分激烈,意图尽快提高市场占有率,但实质上仍然是BAT巨头之间的明争暗斗。从表面上看是各家产品之间的较量,但其背后已然变成了BAT巨头们资源禀赋的比拼。
从商业模式到产品特色,OTA行业没有护城河
尽管在线旅游行业的创业者一直以来都是前仆后继,但实际,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在线旅游创业公司因为熬不过资本寒冬而纷纷倒闭或转型,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在线旅游行业的盈利困境。
大多数在线旅游平台首先缺少的是一个健康清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目前,很多在线平台都拿低价营销的模式来吸引客户。就拿携程来说,众信5000块的旅游产品到了携程上却仅仅出售4200元,而且平台上是蔓延全年的打折季。
据了解,大部分在线旅游平台的盈利模式是靠差价来获取收益,然而低价之下,平台的利润空间就难以保证,只能走饱受市场诟病的捆绑销售以及大数据杀熟等途径来获取盈利。
说白了,OTA行业,在线旅游公司就是中介,主要的产品来源于上游供应商,比如航司、酒店和线路定制供应商、景区,只有很小一部分具有定价权的产品或者说是旅游线路掌握在自己手里,大部分产品可以说是受制于人,这就导致了行业盈利空间极低。
比如旅游10%~20%的毛利、酒店5%~15%、门票不过5%~10%,机票更是坑爹,现在基本0毛利。所以,在线旅游行业既想要以低价吸引用户,又想要从中赚个差价,这其中利润空间简直不敢想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不高的行业毛利润,扣掉人工技术与成本,留给平台的利润可以说是所剩无几,这也是在线旅游行业为何要么名声不好、要么盈利难的原因所在。利用低价的模式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尝鲜者,提高销售量,扩大GMV。但低价毫无疑问意味着低旅行体验,无法调动平台服务的积极性,也难以培养用户的忠实性。
其次,旅游行业的痛点在于行业资源互通、资产和供应链复杂,而且旅游客单价高、频次低。这样的特点就造成了平台获客成本不断飙升。比如在当下的旅游市场中,竞争就已经处于十分激烈的状态,很多在线旅游平台为了提高知名度,纷纷在广告营销上下狠手,加大了广告资金的投入。
文章TAG:OTA 整合 行业